安檢員對“三個敬畏”的認識和體會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安全檢查站 曾小蕊

  “敬畏”指人們對待事物時保持一種敬重而畏懼的態度,是自律的開端,也是行為的界限。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4月民航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上,要求民航人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中華文化的發展和演變,都離不開“敬畏”,畏天道,畏人道,畏地道。從石器時代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到王朝時代對文化和權利的敬畏,直至如今人民對科學和民主的敬畏,我們正在這樣的一條對自然和人類敬畏之路上不斷豐滿。對我而言,“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也如同是我的工作箴言。我對“三個敬畏”精神以及如何將其融入民航人的日常工作與職業素養進行了如下思考。

  每個生命都是平等而美麗的,應當敬畏生命。“生命安全”是每個個體生存的基本權利,民航人需要喚醒“尊重生命”的人文意識。在進行“敬畏生命”教育過程中,要將生命意識傳達到民航人的內心深處,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小到守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大到參與各類救援行動,都是對生命的敬畏之舉。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放在首位,符合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價值取向。“敬畏生命”是民航業的價值追求,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是民航人必須牢記於心的準則與要求。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應當敬畏規章。規章制度是社會得以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敬畏規章”要求人們尊重、遵守和維護規章,有所顧忌而不可為所欲為,民航業同樣需要自覺地將工作限定在規則之內。“敬畏”源於規章本身的權威性與強制性,要維持和規範行業秩序必須遵循規則,對違反行為嚴懲不貸,做到令行禁止。這是規章制訂的意義,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與此同時,規章不只是紙張上的條條框框,不只是冷冰冰的強制約束,其制訂的背後隱含著民航企業在長期運作中所經歷的成就與挫敗、所總結的經驗與教訓,安全理論與實踐的結晶共同構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因此,全體民航人有必要去細讀、理解相關規定,努力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動準則。除此之外,我們應實事求是,在規則之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時俱進地修改和完善規章。

  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顯著,而境外病例輸入形勢仍舊嚴峻,民航業成為保衛國家的安全線,民航人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機場成為這場抗疫行動的重要戰場。各機場嚴控機場檢疫流程,堅守前線的機場員工一絲不茍、踏踏實實地按照規章執行,嚴格遵守每一項規章制度,“一個航班一個航班地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以此確保國家的公共衛生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我本身作為一名基層安檢員,當聞訊爆發了新冠狀病毒的趨勢,國內越來越嚴重時,我聽從領導的防疫工作安排,勇擔小班組長,對美蘭機場到達的旅客,查看身份證,機票以及旅客行程軌跡進行嚴格查驗。在一線,只能捨棄小家,為了大家,當時有家也不敢回去,只能進行自我隔離。從武漢爆發高峰期到現在得清零的狀態,經歷了旅客的不理解,恐慌,我們都微笑面對每一個旅客,解釋著我們的日常工作。努力是不會白費的,目前國內形式已然好轉了許多,同時恢復了團隊旅遊,往日車水馬龍的熱鬧的景象已漸漸恢復。我認為,這正是有全體民航從業者對於“敬畏生命、敬畏規章”做出的努力和奮鬥,才能贏得今日疫情防控的勝利。

  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應當敬畏職責。每一個崗位都是神聖的且不可或缺的,每一架航班的順利起飛及降落,除了旅客們能看到的一線機組成員的付出,背後更多的是機場各個崗位、各個工種員工的共同努力,齊心協力地將千萬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職責是職務與責任的統一,需要我們把握好崗位的定位和內涵,井然有序地完成本職工作,既不越俎代庖,也不逃避責任,做好應盡的職責,向社會各界展示民航人的職業操守和精神風貌。

  去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感動了不少觀眾,影片中的航班在飛行期間遭遇了緊急險情,機組人員重視飛機上每一位旅客的生命安全,嚴格按章操作,按照程式正確應對危機,實現飛機安全備降。飛機安全落地後,機長劉傳健鄭重地道出了讓民航人深有感觸的十二字:“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由此可見,當前在疫情防控阻擊戰與恢復運輸生産的特殊期間提出“三個敬畏”精神,固然有其特殊意義,但“三個敬畏”精神適用於民航業發展的每個時期,應當成為民航人遵循的永恒信條。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