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監管局 王世磊
2018年5月14日,本是平凡的一天,但蒼穹之上的劉傳健同志在風擋破裂極寒缺氧的情況下,完成了史詩般的迫降,成為了民航史上的奇跡,讓這一天不再平凡。《中國機長》這部電影高度還原驚險實況,展現了我們當代民航人的責任與擔當,也將“三個敬畏”體現的淋漓盡致。
敬畏,意指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産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做事變得不計後果。有所畏懼則不敢放肆,因此能修養德性;無所畏懼則任性縱欲,必定招致災禍。敬畏是一種態度,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是因為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才能時刻看清楚自己的地位與現狀,才能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人很渺小,因為有了信仰與敬畏之心,反而讓我們內心清澄而莊嚴。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極其頑強的,生命是只有一次且不可逆轉的,劉傳健同志在極端條件下仍然能做到平安落地,離不開機組人員的“敬畏生命”之心。回想民航史上的幾大空難,大多都是對工作的不負責,未懷敬畏之心,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次次慘痛的教訓,無不為我們敲響警鐘。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只有心存敬畏,才會知道什麼是“高壓線”,才能遵循規矩、守住底線,一個人如果什麼都不敬,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信,什麼都敢做,無所顧忌,失去敬畏之心,勢必就會失去一個人做人的底線,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隨意褻犢,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當新冠疫情來臨,一切都是那麼的猝不及防,突如其來的病毒改變了我們往常迎春新年的步伐,但是改變不了我們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民航人不畏艱險、無畏逆行,堅定地站到了抗疫前線的風口浪尖,承擔起運輸保障責任,為挽救生命而努力,為守護生命而拼搏,向一線輸送著一批批的緊缺物資和人員,這是對“敬畏生命”最好的詮釋,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深刻指出“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敬畏生命體現了民航行業的價值追求,是黨的根本宗旨和民航行業內在要求的高度統一。
規章標準是確保航空運輸安全的行為準則,是從過往失敗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崗位操作來源於行業標準規範,是不可觸碰逾越的紅線,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不能以任何藉口突破底線,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試探底線的行為要嚴肅問責,時刻繃緊安全生産這根弦,落實風險閉環管控措施,確保事故風險特別是底線事故風險可防可控,堅持“安全隱患零容忍”以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作風完成崗位職責,要固化於心,外化于形,付諸於實踐,只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過硬的工作作風,才能確保安全上不出任何問題,作風轉變若不徹底,安全底氣也不會足。有效提升培訓品質,加大培訓投入,靈活應用模擬式培訓儀器增強沉浸感,大力推行“走出去,引進來”根據不同崗位特性制定差異化業務技能培訓,提升規章標準執行力。對個人最好的保護就是做到遵章守紀,每一項規章制度都是防微杜漸的警示,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華,值得我們每一個民航人去敬畏,只有每一名從業者都做到按章操作,嚴於律己,崗位安全責任才能真正得到落實,才能把工作做紮實,做細緻,做到精益求精。
職責就是承擔起自身的各項責任,執行工作前要謹慎思考,待論證成熟後實施,在工作中審慎執行,反覆核對按章操作,做到謹小慎微。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強化“三基建設”,錘鍊技能和工匠精神,以更好的技術能力保障運作安全。當然,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思考,勇於創新,不能被傳統所禁錮,當面對困難時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要善於總結,解決問題後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四川8633航班遇到這樣極為罕見的險情,在高速負壓、低溫、缺氧、飛機作業系統損壞等極端惡劣環境下,全機組人員仍然在職在崗全力履行各自的職責,沒有一絲鬆懈,假想機組人員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哪怕是一絲猶豫,一點失誤,後果都不堪設想。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忘初心,對自己的崗位職責高度認同,在關鍵時刻絕不放棄責任,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目標。“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對付萬分之一的隱患”,這是中國民航人對生命的敬畏和執著、是對規章的敬畏和執著、更是對責任的敬畏和執著!
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這是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以敬畏生命為信仰,敬畏規章為準則,敬畏職責為動力,聯繫于現實的工作中,則是業精於勤,以及細小工作的養成,成敗決定於細節。心存敬畏不僅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價值取向。為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應該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不去觸碰紅線,細心處理和分析故障。切實增強自身的敬畏意識,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將規章了然於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自警自省,將心存敬畏內化於心,為安全通航做好保障,做優秀民航人,做優秀共産黨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