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機場消防安保部 羅興
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明代文學家呂坤有言:“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説過“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回溯古今中外歷史一再證明,敬畏之心是人長久生存之道,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隨心所欲,要心有所懼,常存敬畏之心。唯有心存敬畏,才能慎獨律己,進退有序,才能防止滑向淺薄無知、恣意妄為的深淵。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人對待自然和社會規律所懷有的敬重、畏懼心理。它是一種職業信仰,也是一種嚴格自律,更是一種真實、普遍、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感。具體到我們民航消防員,就是保持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對規章制度的約束,對平凡崗位的敬重,始終把“三個敬畏”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遵守行為準則、礪練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
始終堅持把敬畏生命作為一份崇高使命。丹心寸意,皆為有情;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新冠疫情發生後,一線民航消防員衝鋒在前、英勇奮戰,視疫情如命令,視戰“疫”一線如戰場,挺身而出,忘我工作,逆風而行,迎難而上,以堅定的初心、必勝的信念,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向組織遞交“決心書”,主動申請加入疫情應急響應備勤隊,做好隨時“衝鋒陷陣”準備。披堅執銳向前進,戰火青春最風流。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境外疫情擴散蔓延的同時,乘風破浪的消防隊員仍沒有半點猶豫,毅然決然在請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用堅定的信念構築起疫情防控堅強堡壘,合力守住機場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將抗疫戰旗牢牢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面對國內部分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日增長,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再一次發出進軍號令,重返“戰位”,心無旁騖選擇出征,堅決扛起疫情防控阻擊責任。行程萬里,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疫情面前,民航消防員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幹開路,靠攻堅闖關,堅守對生命的敬畏,義無反顧選擇逆行,以實際行動踐行“民航消防鐵軍”的職責使命。
始終堅持把敬畏規章作為一項行為準則。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安全生産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一線民航消防員是這生命線上的守護者,而各類規章則是確保民航安全運作的“秘鑰”,也是每位民航消防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剛性準則。《中庸》提出“莫見乎隱,莫顯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在日常工作中,民航消防員始終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挺在前面,保持“三省吾身”的心態,嚴格要求自己,嚴守規章制度,時刻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摒棄“下不為例”“習慣就好”“一次而已”的“自我寬慰”。在工作得心應手之時,越是不隨心所欲逾越規章制度,堅持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始終保持遵規守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免掉入違規違章的“安樂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要把合格的尺規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作為民航消防員,敬畏規章、對標規章、遵守規章,堅持以消防安全規章制度為綱,將安全規章記在心上、抓在手上,堅決糾正各種違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為,紮實開展消防監督,積極打破熟悉環境中“睫在眼前長不見”的現象,採取有效措施,開展地毯式消防安全隱患摸排,嚴密管控各類風險,守住安全底線,築牢安全根基,全面提升機場安全運作水準。
始終堅持把敬畏職責作為一種責任擔當。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職責,即職位與責任的統一。民航消防員的職責就是始終奮戰在機場防滅火和應急救援第一線,“上刀山、下火海”,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硬核”擔當,衝鋒在前、捨生忘死。擔當無難事,火大無濕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保證機場復工復産消防安全形勢平穩,消防隊員始終發揚忠誠可靠、竭誠奉獻的職業精神,深入機場轄區消防重點單位開展消防安全指導服務,熟悉各單位消防器材設施、消防水源位置基本情況,再次核實建築內部空間佈局結構,不斷完善消防基礎資訊數據庫,努力實現成為滅火救援現場的“活水源”“活地圖”。結得“千層繭”,才能練就“沖天翅”。越是困難重重,越是勇於擔當;越是險阻種種,越是勇往直前。消防隊員始終堅定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信念,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日復一日堅持高強度訓練,無怨無悔穿梭于濃煙火海,從未因疲憊而退縮,因傷痛而下線,堅決把責任擔當扛在肩上,把苦難傷痛藏在心間,用一顆熾熱的心堅守著航空器安全最後一道防線。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作為一名民航消防員,必須要深刻領會“三個敬畏”精神內涵,“實打實”轉變作風,凝心聚力實幹篤行,有力推動“三個敬畏”入腦入心、生根落地,使“安全是天大的事”的理念深入到每位民航消防員思想、溶入到血脈、滲入到靈魂,真正把安全生産作為機場“天大”的事情、“天大”的責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