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落實“重於泰山”的安全責任

  中南空管局副局長  廖超豪

  生命重於泰山,安全高於一切!安全是民航業永恒的主題,民航運作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民航主管部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係,始終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現階段,全行業正在為建設民航強國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安全是發展之基,在高品質發展征程中,保持民航業安全態勢平穩具有積極意義。

  安全管理重在落實安全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産要堅持最嚴格的制度,什麼是最嚴格?就是要落實責任。要把安全生産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堅持管企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全面推進安全生産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意識,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了安全生産管理的核心:落實安全責任。《安全生産法》第五條規定:“生産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産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産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産工作負責”。

  多安全管理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就是落實安全責任很難。民航的安全工作尤其不容易做,一是因為社會公眾對民航安全的期望高,民航不安全事件影響大;二是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社會大眾對於安全、正點、便捷的美好出行願望日益增強,民航的發展面臨更高的要求。國際民航組織將“安全”定義為一種可接受的水準狀態,也就是説安全是一個相對值。但是,近十年來經過全體民航人的共同努力,中國民航的安全水準不斷提高,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這説明安全生産經過嚴格的管理,其水準也是可以不斷提升的,更長的安全週期也是可以創造的。那麼,如何能使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呢?

  一是要想讓管理者和從業人員落實安全責任,必須要提高其對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重視安全其實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做好安全工作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員工專心工作,減少由於人浮於事帶來的是非矛盾,節省諸多做思想工作的時間。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覺得抓安全的成本太高,安全建設的投入太多,其實算算賬,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多了後,在其他方面的無謂投入就會隨之減少,這是安全生産經驗的總結。一些安全管理體系(SMS)專家認為,安全是最好、最有效、最有利可圖的從事業務的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實行安全生産和重大安全生産事故風險“一票否決”,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打到疼處、痛處,讓他們真正痛定思痛。認識可以改變思想,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提高了對安全的思想認識,才有可能談安全責任的落實。

  二是安全責任的落實應該是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的過程。正如ICAO的安全管理手冊 (SMM,Doc 9859)裏面所描述的一樣,應該明確所有管理層人員和僱員在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績效方面的責任義務,安全不單單是安全辦公室的責任。安全管理體系(SMS)的第一個要素是安全政策和目標,將管理層的安全承諾和責任擺在安全管理體系的首要位置,表示安全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安全責任的落實應該是“群雁高飛頭雁帶”,從機制上、制度上明確領導層對安全責任的落實,從單位的“一把手”開始率先垂范履行安全責任,讓員工看到領導層對安全規章的遵守,看到領導們的知行合一,不是走過場,一線員工才會倣起來、嚴起來、動起來。如果領導層光説不練,要求別人多,自己動手少,沒有帶頭模範作用,那麼再好的機制、再嚴謹的制度都會形同虛設。“安全生産,人人有責”,這句知名宣傳口號,高度概括了安全生産的責任屬性,只有人人參與了,安全生産才有保障。

  三是落實安全責任的要求。安全責任分為很多種,有主體責任、監管責任、領導責任和崗位責任。不管哪種安全責任的落實,都要求落實到位,怎麼樣才算落實到位呢?這個問題在不同行業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答案。就目前民航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從安全運作的角度來看,落實崗位安全責任就是責任人在最適當的時候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這是最簡單但又是最準確的描述。不管是領導還是一般員工,不管哪個崗位,任何時候都應該有合適的人員在崗位上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同時做到應急及時、處置有力,確保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有人負責、有人把關,並滿足規章和管理要求。想像一下,如果飛機衝出跑道了,領導還可以在家裏睡覺;雷雨天氣造成大面積航班延誤了,現場沒有一名領導,那還談何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呢?安全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聞風而動”的職業敏感性和“聞雞起舞”的幹勁精神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幹部不要當的那麼瀟灑,要經常臨事而懼,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要經常有睡不著、半夜驚醒的情況。

  落實安全責任需要“愚公移山”精神。

  安全管理,難在開始,貴在堅持;輸在畏難,贏在實幹。眾所週知,安全成效不可能一蹴而就,落實安全責任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難、知難而進、艱苦奮鬥的精神。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閉幕詞中把“愚公移山”精神定義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1986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把“愚公移山”精神進一步定義為:堅韌不拔,埋頭苦幹,鍥而不捨,知難而進,不達目標絕不停止。雖然時代在發展,潮流在變遷,但是“愚公移山”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維度都不過時,只存在堅持的夠不夠全面,貫徹的夠不夠徹底的問題。新時代的“愚公移山”更加需要這個咬定目標不放鬆、苦幹實幹、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十分吻合“安全責任”要求,一旦具備了“山可移”的氣魄,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呢?

  一是發揚“愚公移山”迎難而上的精神,樹立落實安全責任的“信心”。管安全就是控風險,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與風險博弈的工作,而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偶然性,而且這些屬性是動態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覺得雖然安全工作做了很多,但還是發生了問題,有些隱患明明整改了,還會重復出現,感覺到安全難抓、安全責任難於落實,久而久之就産生畏難情緒,失去了信心。為什麼會反覆出現安全問題呢?大多數是因為缺乏查明發生問題背後原因的勇氣,風險管控措施沒有閉環,安全整改缺乏系統思維。安全從業人員不要被“抓安全難,落實安全責任更難”的説法嚇住。萬事開頭難,局面打開了,凡事都有規律,掌握了規律,建立了信心,“難易”其實就是隔著一層紙的距離。如果“知難而退”,那麼永遠沒有開頭之日。如果樹立了“迎難而上”“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心,落實安全責任指日可待,實現安全目標水到渠成。同時,人是有惰性的,還要防止鬆懈情緒。安全,特別是民航安全,追求的是持續安全,我們不能因為在一定的週期取得了安全成績就沾沾自喜,安全意識一鬆懈,安全責任落實就會打折扣,安全週期就會戛然而止。“腦要緊起來”對於安全從業人員來説是常態,抓安全責任的落實就是要使其成為新常態。

  二是發揚“愚公移山”鍥而不捨的精神,堅定落實安全責任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安全生産工作,有的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想抓就抓,高興了就抓一下,緊鑼密鼓。過些時間,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這樣是不行的。要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常、長二字,經常、長期抓下去。抓安全生産必鬚髮揚“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堅定“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安全責任落實必須在“常、長”二字上做文章,經常抓,長期抓,要具備“持久戰”的心理和“移山”的心態,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去抓好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我們平時説的“安全隱患零容忍”就是對“鍥而不捨”精神的詮釋,也是落實安全責任的最直接表現。對隱患視若無睹,最後必將釀成惡果;隱患查不出來或者整改不到位,最後還是要出事。安全績效、安全檢查、風險管理、隱患排查、安全教育、專項活動、安全計劃,這些都是落實安全責任的具體措施,要日復一日的將這些工作落到實處,落實到組織的末端。凡事最怕“認真”二字,安全從業人員只要認真起來,堅定了決心,責任落實了,安全基礎也就打牢了。“愚公”在將山移走之前,每天也是重復著平凡的動作,但是一旦將山移走了,那就是一個非凡的創舉了。決心定格局,格局定勝利!

  三是發揚“愚公移山”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加落實安全責任的“韌性”。安全工作,特別是民航安全工作,不是“轟轟烈烈”的工作,應該是“默默無聞”的過程。如果在某個時段社會公眾非常關注民航的安全狀況,那就説明民航的安全出問題了;相反,就説明我們的安全工作做到位了。但是,一句“做到位了”説起來輕巧,做起來卻是汗水與淚水並存、委屈與壓力同在的過程,甚至要經歷挫折。落實安全責任並不表示馬上能出業績,安全水準也不是立即得到提升,而是一個紮根崗位、埋頭苦幹、默默無聞的歷程,但是落實安全責任必定會促進安全水準的提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堅持才會出成績。落實安全責任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影響因素多,人、機、環、管都要考慮,加上壓力大,安全工作確實不容易做好。經常加班加點,時刻應急處置,天天繃緊神經,年年很難休假,這些都是對安全從業人員的真實寫照,所以不管是作為落實安全責任的監督者或者實施者,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沒有辦法做好工作的。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工作肯定不會一帆風順,落實安全責任會磕磕碰碰,安全水準的提升路徑一般也是“螺旋形”的,所以,落實安全責任需要“韌性”,需要“屢敗屢戰”“永不氣餒”和“能屈能伸”精神。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放棄,那不是“愚公移山”精神,落實安全責任需要那種“打不敗”“氣不壞”的“韌性”。

  四是發揚“愚公移山”樂觀主義的精神,增強落實安全責任的“耐性”。“愚公”之所以能夠“移山”,其中之一就是富有樂觀主義精神。“移山”之難,難以想像。如果沒有樂觀主義精神,是不可能堅持下去完成這麼艱巨的任務的。不管它是神話寓言故事還是神話故事,這個故事所表現出來的“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對現代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鑒和激勵作用。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堅定的信仰、幹事的激情和遇事的從容,這就是“耐性”。如果你每天抱著“安全工作不好做,安全管理不容易,落實安全責任很難”的悲觀思想,最後只能是天天吐槽,沒有行動。安全目標不是一天就能實現的,落實安全責任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既然設定了目標,就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朝著目標進發,發揚“苦中求樂”的奉獻精神,享受“落實”過程的快樂,期待“安全”成功的喜悅,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大無畏精神,以“使命必達”的耐性去落實安全責任,何患不成?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社會如何發展,“愚公移山”的精神將薪火相傳、永不磨滅。新時代,我們一樣需要“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來落實“重於泰山”的安全責任! (8月3日發表于中國民航報)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