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10時,隨著廣州終端席位通過AMAN系統“無聲”地向空中航班發送預計使用進港程式和落地跑道資訊等指令,標誌著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率先開始廣州地區數字化管制服務第一階段常態化實驗運作。數字化管制技術的應用是智慧民航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南空管局再次在技術創新改革中先行先試。
根據ICA0航空系統組塊升級(ASBU)計劃和中國民航空管發展戰略(CAAMS)規劃要求,基於空地數據通信的數字化管制服務是中國民航航行技術發展應用的重點之一。該項新技術不僅提升了管制員和飛行員之間的資訊傳遞效率,更具有緩解頻率資源緊缺、減少錯忘漏、降低工作負荷等優點,在提升民航安全運作水準方面同樣優勢明顯,是空管未來現代化發展的技術趨勢。
為積極響應智慧民航和智慧空管的建設,中南空管局針對數字化管制服務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科技立項,成立了專項工作組,針對飛行全階段數字化管制服務開展了發展路線研究與驗證工作。根據廣州地區的特點,中南空管局依託自研的AMAN系統和S模式空地協同預警系統,向航班提供預計落地跑道、預計進港程式、班机編號不一致提醒、通信故障應急處置四項數字化管制服務,通過地空數據鏈交換平臺將管制指令以數字化形式發送給機組。據統計,2022年8月—10月,廣州地區內共發送數據鏈報文84368條,測試期間,相關測試的數據鏈報文取得了100%的指令發送成功率。中南空管局通過常態化實驗運作,率先為這項新技術的應用效能提供了充分驗證。
相較于傳統語音通信管制指揮,使用數字化管制服務,對於落地廣州的航班機組,能提前5-10分鐘收到預計使用進港程式和落地跑道資訊。機組更早接收到重要的管制指令,有利於更充分做好飛行準備,顯著降低了飛行員的工作負荷,促進了安全和效率的提升;而對於出現話音通信故障的機組來説,數字化管制服務的提供,能夠有效的增加備份通信手段,解決通信故障下無法指揮的窘境,大大提升了飛行安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樞紐機場,中南空管局保障廣州白雲機場日起降航班歷史峰值超1500架次,隨著民航持續發展,該項新技術的實驗運作和充分運用,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民航保障品質和運作效率持續提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