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落實民航局千萬級機場航班近機位靠橋率專項整治要求,提升旅客出行便捷度、舒適度和滿意度,武漢天河機場多措並舉,挖潛增效,持續提升航班靠橋率。截至目前,武漢天河機場進出港航班靠橋率達到96.81%,在全國41個千萬級機場中排名第一。
一是動態優化機位分配。克服武漢機場三跑道不停航施工和T2航廈改造造成廊橋機位資源減少約20%的困難,提前評估航班結構、過夜飛機、機位狀況等因素,動態修訂保障流程,實施廈航航班由西區調整至東區停放、南航夜間部分航班跨區停放等階段性措施,提升航班靠橋比例。
二是科學調整航班計劃。早進港、晚出港或長過站航班一般優先停放在遠機位,避免佔用廊橋機位資源,但實際運作中,此類航班在一定時間段內佔比較大,造成遠機位航班停放較多,影響航班靠橋率,武漢機場積極協調航司動態調整航班計劃,將此類航班儘量調配為同一飛機執行,從而減少遠機位航班數量。
三是協調增加拖滑靠橋數量。為提升出港航班旅客服務體驗,積極協調空管、航司,利用航班間隔將停放遠機位的、保障時間充足的航空器在出港前滑行至廊橋機位保障,既不影響旅客出行體驗又避免停場航空器佔用優質資源,且滑行相比拖行,安全運作風險相對減小,運作效率相對提高。
四是補充鼻輪線解除靠橋限制。為減少部分機位鼻輪線缺失給機位資源帶來的限制,結合本場日常執飛機型,通過武漢機場運管委平臺收集各航司及運作保障單位意見,完成CRJ200、B733、ARJ21、MA60等機型100余條新增鼻輪線的劃設,解除了部分機型不能停放廊橋機位的限制,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有效提升了航班靠橋率。
五是縮短機位排布時間間隔。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場面監視雷達系統、管制放行系統、運管委平臺和A-CDM系統等智慧機場建設成果,使廊橋機位儘早得到釋放,更為精準掌控航空器進出機位時刻,有效縮短機位排布時間間隔,全力提升廊橋使用率。
航班靠橋率是機場、航司、空管等多部門協同水準和管理效能的綜合體現。對全國高靠橋率機場在機場容量、航權、時刻等方面給予明確的政策引導和支援,是民航落實主題教育要求踐行為民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有助引領機場、航司、空管等高品質發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