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四鏈融合創新發展大會暨南航集團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4月26日,由中國航協和南航集團主辦,騰訊公司和翔翼公司承辦的民航四鏈融合創新發展大會暨南航集團首屆科技創新大會在廣東珠海舉行。來自民航業政、産、學、研、用、金各領域專家、學者代表近300人出席,共話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民航高品質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發表重要論述,將“四鏈融合”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在上級單位的領導下、科技創新生態夥伴的支援下,南航以創新鏈為核心,充分發揮産業鏈的帶動作用,推動資金鏈和人才鏈優化配置,在“四鏈融合”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成立明珠創新工作室、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與中國民航大學、中國商飛、華為、騰訊等開展合作;出臺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中長期激勵機制,加快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加大科技創新攻關力度,完成國內首個基於信創平臺的大型航空公司飛行計劃系統、首個民航維修領域5G專網,與騰訊合作開發的高等級視景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實現了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自研的A320 NEO全動飛行模擬機順利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D級鑒定。積極佈局民航高相關戰略性新興産業,研究制定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案,將中國特色飛行訓練、航空高端裝備製造、國産民機共同體、IT資訊和低空經濟等産業確定為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國資委科技創新局賈興元副局長在講話中肯定了南航集團近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指出要以市場需求為牽引、技術創新為驅動、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願用,敢用,善用自主創新産品,成為自主創新産品的友好市場,帶動民用航空産業高品質發展。

  主題演講環節,大會聚焦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圍繞推動民航領域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邀請原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南航資本控股公司董事長敬公斌、澳門大學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長陳國凱等專家發表主題分享。各位專家強調“四鏈”深度融合對發展民航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性,並深入剖析民航業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特點及相互作用機理。

  大會首次正式對外發佈中國特色高等級模擬機系列産品和自研高等級視景系統系列産品。其中翔翼公司自主研製的具備中國特色飛行訓練體系的全動模擬機,已順利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鑒定,整體達到當前國際主流同類産品水準,開創了國內飛行訓練中心研製全動模擬機的先河,同時也是首臺基於中國飛行員訓練特點開發的高度定制化産品。

  本次大會還設置了頒獎表彰、民航科技創新實踐交流和參觀體驗等環節。大會頒發了第三屆南航創新挑戰賽獎項,表彰了南航榮獲行業權威科學技術獎項的項目團隊。民航局原副局長李健、航科院總飛行師吳立軍等10位專家學者,圍繞民航+先進製造、低空産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方向開展了主題分享,共同探討民航科技前沿,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和南航集團高品質發展。大會組織了與會人員參觀珠海翔翼模擬機訓練中心,體驗南航自研A320 NEO全動D級模擬機、南航與騰訊共同研發的自研高等級視景系統。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