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黨建業務融合,加強組織領導。中南空管局黨委組織召開雷雨季節安全警示會,下發雷雨季節保障專項安全警示教育案例,及時召開月度重要天氣復盤會;管制中心黨委下發了《雷雨季節保障方案》,從前瞻有方、制度引領等5個方面,明確了流量管理制度落實、三簡通話實施、雷雨天氣研判等18項具體可行的現場操作措施;氣象中心黨委結合雷雨季節保障要求開展了“改進作風、強化擔當、提效增優”作風建設提升專題活動。
二是預判複雜天氣、加強預戰術管理。氣象部門提前一週關注天氣趨勢,及時發佈各類精細化氣象預報;管制運作部門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組織內部會商分析,以“情景意識共用、運作方案協同”為目標,以“五早”為指導,積極主動組織開展預戰術分析,會商確定通行能力、空域容量、預戰術流量管理措施,僅4月份廣州管制部門就組織主動天氣會商300余次,切實提高了應對複雜天氣的能力。
三是科學流量管理,提高運作品質。不斷完善優化流量領班工作品質監督機制,流量管理崗位密切關注天氣演變,根據天氣的位置、強度、移動速度,分析影響範圍和時間,優化組織航班流的繞飛方案,確保現場運作安全。4月份對約387架次原目的地為廣深珠三場的返航備降返回航班,通過統籌安排、自主放行的形式有限接收。
四是關注重點航班,優質真情服務。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思路,強化臨界干預,靈活根據航空公司、機場運作實際情況,努力採取措施關注重點航班提高服務品質。對短時延誤航班充分利用控量措施時隙窗口規則適時調整,加強與運管委協同,通過調時、推延等方式優化流量管理策略,儘量減少大面積航班跑道頭等待、機上長時間等待等現象,得到了中南地區服務對象的一致讚譽。氣象中心上線了中南航空氣象服務網際網路小程式,實現了足不出戶,天氣態勢盡在“掌”握,開發廣州機場天氣實況精細化服務系統,實時向塔臺、終端等用戶提供各跑道強降水等精細化網頁通報服務,實現總體天氣通報服務次數提升近兩倍,實現管制通報服務“提質”與觀測工作“增效”的雙贏。
五是強化現場管理,加強值班力量。針對雷雨季節保障特點,管制、通導、氣象等部門統籌做好班組資源管理。管制部門合理磁區開闔,積極關注航班計划動態調整帶來的運作流量波動,避免磁區超負荷運作。各部門均結合雷雨天氣保障特點,嚴格控制人員外出培訓、會議出差、內外參訪交流等工作安排,確保現場值班人手充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