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護航 從預防性向預見性維修轉變
打造飛機健康監控系統、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南航響應國家戰略、發揮國資央企在科技創新、産業控制、安全支撐的“三個作用”,全力確保“兩個絕對安全”的生動實踐。
為了高效準確進行維修、保障飛行安全正常,南航提出“治未病”維修理念,從傳統預防性維修向預見性維修轉變。預防性維修相對保守,主要基於飛機設備的使用時間和預計使用壽命來推算定期維護和檢修策略。而有了天瞳系統,就可向預見性維修模式轉變,飛機還在空中翱翔時,地面就可從系統獲知飛機故障或異常資訊,提前做好相關準備。甚至在飛機還沒出現異常資訊時,可從系統獲知飛機性能變化趨勢,提前預測故障,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目前,天瞳系統可實時監控飛機狀態,高效準確進行維修,保障飛行安全正常。系統具備靈活獲取民航飛機位置資訊的功能,能夠根據飛機的實際飛行情況,如航線、地理空間、關鍵系統等,由地面系統發送上行觸髮指令,主動更改飛機位置報送的時間間隔,以便緊密跟蹤飛行狀態,及時跟進飛機情況。去年,天瞳系統發佈故障預警通知超700次,關鍵系統引起的航班不正常數量相較于2019年下降53%,南航全機隊放行可靠度為99.92%,連續五年排名三大航第一。同時,南航各機隊放行可靠度均在世界前十大規模機隊中排名第一。
南航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全面發展天瞳系統,借助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基於南航超700架飛機的飛行大數據及機隊維護經驗,年均解析飛機傳感數據達9000萬條。南航不斷完善飛機大數據全生命週期監控標準體系,推廣南航飛機健康監控,為國産大飛機自主研發同類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援與指導。
二、突破封鎖 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産自主之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外飛機製造商已開始飛機健康監控的研究,也建成了可商用的監控管理平臺,但服務費動輒以每小時上千美元來計算,且僅出售使用權。要想打破技術壁壘,必須進行自主創新。航空公司自主開發的過程面臨不少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關鍵技術封鎖,廠家不對外公開飛機數據規範及系統警告産生邏輯。
從0到1、從無到有,南航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技術,由“央企楷模”劉宇輝帶頭,機務團隊歷經舉步維艱的研發初期,“啃”英文原始材料、翻譯手冊內容、解讀核心代碼……中國第一個飛機健康監控系統得以在南航誕生。
系統剛面世,就成為飛機“隔空診脈”的首創“中國方案”,拿下了南航第一項發明專利,獲得中國民航科技進步二等獎,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的歷史,把中國人自己研發的飛機健康監控系統投入到實際應用中,每年至少為南航節省了數千萬人民幣的技術服務費。迄今為止,系統已擁有10余個國家專利和近50個電腦軟體著作權,突破了空客、波音等原廠技術壟斷,填補了中國民航飛機健康監控領域的空白。從國産自主研發,到20多年來不斷創新、迭代升級,南航太瞳系統彰顯了精益求精、自主創新的精神理念。
近年來,南航太瞳系統以其先進的安全理念和技術水準,在飛機健康監控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多次斬獲國家級、行業級重要賽果,不斷擴大影響力。同時多次參加中國國際航太博覽會、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等知名展會,閃耀亮相。
未來,南航集團將持續深入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耕飛機健康監控,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更好發揮“天瞳”領軍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貢獻民航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