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武漢光谷航空超級物流中心揭牌,標誌著全國首家網狀駁運型航空前置貨站正式投運,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鄂州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建設,優化航空物流供應鏈體系,推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平出席揭牌儀式。
一是開啟內陸開放高地“新篇章”。光谷貨站項目位於東湖綜合保稅區口岸作業區內,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是由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建,湖北機場集團負責運營的航空貨郵地面駁運安全保衛試點項目,8月2日通過民航局公安局正式驗收。該項目是全國第一家“一站對兩場、兩場互通”的網狀駁運型航空前置貨站,已同時實現天河、花湖兩個機場的航空安檢前置,機場口岸服務整體前移至光谷貨站,是湖北口岸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二是開創降本增效貨運“新模式”。該項目的建成投運,開創了光谷貨站、天河機場、花湖機場三地“貨物直通、互為前置”新業務模式,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貨郵運轉效率。截至8月7日,已完成全流程試運作29次。企業客戶在光谷貨站就地報關後,貨物經過收運、安檢、打板、出倉、裝車、施封等環節,全流程垮距僅200米,耗時20分鐘,就能實現走進“機場”、走出“國門”,實現了“家門口”一站式貨運服務,極大縮短貨物轉運週期,降低企業出口運營成本。
三是搭建空中自由貿易“新走廊”。據了解,光谷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産業集聚,是電子零配件、醫學試劑等國際航空運輸偏好型貨源的重要集散地。此前,因光谷不臨空不臨港,企業需在屬地海關、機場口岸等多地辦理空運進出口業務,出口海外貨物甚至經省外空運口岸出口。此次項目投運打通了光谷開放通道,使“虛擬口岸”成為現實,為光谷外向型企業産品“出海”搭建了一條“空中自貿走廊”。據測算,光谷貨站常態化運營後,可承載年進出口貨量4萬噸,貨值超15億美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