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青岛是奥帆赛举办城市,“两会”期间,青岛市市长夏耕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对象。
民航保障是青岛奥运保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先接受考验的。青岛奥运民航保障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夏耕侃侃而谈,显然对民航保障的情况非常了解。
青岛奥帆赛期间,国内外的运动员、教练员,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国家代表团的官员、外国观众和游客,国内外的媒体记者等,其中大部分人都会乘坐飞机抵达青岛。而为他们提供安全、高效、热情、周到的航空服务,将是整个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
夏耕说,自2004年起,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便启动了一系列奥运重点工程,包括国际航站楼工程、飞行区改扩建和货运站场的改扩建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2.7亿元人民币。去年12月30日,国际航站楼正式启用,标志着机场奥运重点工程的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他不无兴奋地表示,国际航站楼建成后,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将达到18万平方米,停车位有1700多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5120人次的运输需求,完全符合2008年奥运会保障要求。特别是国际航站楼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完善先进的服务设施、优雅舒适的候机环境和安全高效的保障能力,为青岛成功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帆赛创造了一流的航空运输环境,同时也为青岛流亭机场加快区域性航空枢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耕特别谈到,光是硬件达标还不够,民航保障还要加强软件的建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将今年确定为“奥运服务年”,制定了明确的奥运服务流程和内容,所有指标都进行量化,并定期向媒体和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青岛市政府还计划将志愿者服务引入机场,让奥帆赛期间来青岛的旅客第一时间感受青岛人民的热情和笑脸。
“机场我们不担心了,现在担心的是航空公司的航班。其中主要是正点和航班量的问题。”夏耕坦言,尽管已做出了详细周密的预案,他还是有些担心,如果今年8月份来青岛旅客的航空需求大量增加,到时是否能保障青岛空中通道的畅通。现在,青岛往返北京、上海的机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虽然目前的航班密度已经很大,对于空域的管理已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年来,青岛已经增加了不少的航班和航线,目前,共开通国内航线78条,国际和地区航线19条,通航国内48个城市,国际和地区8个城市,但增加航班的压力始终很大。
夏耕透露,为了奥运保障的成功,青岛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民航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方案和预案,协调各个部门、单位和环节的关系,以使民航保障工作统一运转。看来,今后一段时间,这个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和民航总局以及民航各单位协调,采取措施,能够增加奥运期间青岛地区的航班量,确保空中通道的畅通。
关于航班的正点问题,当夏耕得知民航总局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奥运期间的航班正点率,他感到非常高兴。
他向民航总局对青岛奥运保障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希望民航总局能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安排和指挥所有涉奥城市、省份的民航保障工作,使各城市的民航保障能做到无缝衔接,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运行。同时,加大对各城市民航保障工作的指导力度。二是希望民航总局能够统筹安排,在空域的保证和航班的调度上,都能够满足各涉奥城市届时增长的客流量。
夏耕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青岛奥运的民航保障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