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此次“两会”中媒体和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8次提到了“信心”一词,显示了我国政府积极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民航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早,受影响程度也比较深。民航业如何平稳渡过这次危机,并积极探寻“危”中之“机”,为日后长远发展做好准备,成为了此次“两会”上民航领域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参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国家层面制定民航业振兴计划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民航业感受得最早,受影响也最大。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各航空公司纷纷采取了减运力、调结构、压成本等应对措施,民航局也出台了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的十项举措。但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我国民航运力过剩情况比较突出,航空公司将遭遇到更大的经营困难。全国人大代表、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建议,参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国家层面制定民航业振兴计划,加大注资力度,优化航线网路,加快改革重组,扩大两岸市场,以帮助我国航空公司渡过难关。
刘绍勇还建议继续加大对三大航空集团的注资力度,彻底解决国有航空公司的历史债务问题,切实提高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行业主管部门要更积极地支持、引导民航企业联合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航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飞行时间有所下降,正是技术休整的好时机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民航飞行员短缺的状况很严重。在去年的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原民航局总飞行师于振发就提出一个建议,把飞行员退休年纪从60岁延长到65岁,以缓解这种紧张局面。目前,三大航空集团尤其是货运公司正在进行这项试点。
于振发表示,今年,金融危机使航班量减少,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有所下降,这正是航空公司进行技术休整的好时机。原来,如果一个飞行员一个月要飞80个小时,一天就是将近3个小时。这样一来,今天不飞明天就要飞6个小时;如果休息两天,第三天就要飞9个小时。一天9个小时在空中,还不包括进场离场时间,很辛苦,没有时间进行对身体和技术的休整。如果飞行时间降到每个月50个小时左右,飞行员休整的时间就会长一点,能够加强对业务的学习研究和对飞行上一些不安全事件的研究,对未来保证飞行安全会有一定的好处。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民营航空发展的关键是定准位置,练好内功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吉祥航空公司董事长、奥凯航空公司董事长王均金介绍说,从2009年1月的数据来看,吉祥航空平均上座率达到80%以上。总体看,今年一二月份航空业的势头还是不错的。王均金认为,今年航空业有三点利好支撑:第一个利好就是,占据航空公司总成本40%的燃油成本今年将处于低位。第二,免征燃油附加费,对于旅客出行的需求是一个极大的刺激。第三,民航局出台了“十条措施”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航空公司目前缴纳的多项基金和税费将被减免。
王均金认为,民营航空的发展关键是要定准自己的位置。今后,中国民营航空不一定能占到多大份额,但还是大有作为的。民航市场需要多样的产品,需要多种主体参与竞争。民营航空可以作为国有航空公司之外的补充而存在,同时,相比国有航空,又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吉祥航空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作为小公司、新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另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要学会适应生存环境。时时刻刻都要在企业内部采取各种措施节约成本,扩大效能。去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开始疲软之初,吉祥航空就开始对每个部门的开支成本进行控制,至今节约了最起码5%的成本预算。节约成本这个工作,即使是经济条件转好时也需要做。此次危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洗牌过程,民营航空企业在这个时候,需要练好内功,壮大自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