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夏兴华出席重庆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工程奠基仪式

    12月23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工程奠基仪式在渝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宣布工程开工,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出席工程奠基仪式并致辞。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翁杰明,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工委书记徐鸣等领导出席奠基仪式。仪式由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主持。
    夏兴华在致辞中说,重庆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扩建工程,是重庆市和民航局在“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重庆进一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国际大通道、建设大型枢纽机场的重要项目,民航局将对该工程加大支持力度。2010年,民航局与重庆市政府共同签订了加快重庆民航建设发展的会谈纪要。今年5月,民航局与重庆市政府召开了促进重庆民航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民航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庆民航的发展,在机场建设资金、航权开放、航线开辟和通用航空发展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他希望广大的建设者坚持质量和标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整个扩建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
    黄奇帆在致辞中说,近年来,重庆市GDP高速增长,今年以16.5%的增幅领跑全国,重庆民航事业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几年,是重庆市大城市、大功能、大产业、大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3个万亿元工业板块的打造,以及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金融中心、商务中心地位的凸显,将对航空客货聚散能力提出巨大挑战。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用3年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重庆空港”,并抓住国家低空空域开放的契机,建成国际直达、国内通达、市内畅达的多层次民航网络体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工程的开工建设,在重庆民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与“渝新欧”国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形成水、陆、空复合型物流集散体系,有力助推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还将为中西部地区拓展国内外空中大通道、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提供重要的航空硬件支撑。总投资260亿元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工程计划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4年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拥有3条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具有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能力,为重庆机场成为大型枢纽机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届时,重庆机场将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重要空中门户、亚太地区重要的货运枢纽、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重庆打通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战略平台。按照规划,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占地36.7平方公里,规划4条跑道,远期年旅客吞吐量为7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为300万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工程是重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基础性、功能性、战略性重大项目。

    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江平介绍说,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巨大的航空运输需求。2011年,重庆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900万人次,排名居全国机场第九位,在全球百强机场中的排名升至第80位;同比增长22%,大大高于全国机场平均增幅,成为全国十大机场中增幅较快的一家。2011年,货邮吞吐量有望达到23.5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有望突破6万吨,是去年的近6倍。该机场现有2条近距离跑道和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2座航站楼,飞行区等级为4E级,年旅客保障能力仅1500万人次,远远不能满足重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航空运输的需求。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自1990年1月22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历经1997年、2001年、2008年3次较大规模的改扩建。12月23日奠基的第四次大规模扩建工程以2020年为设计目标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年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需要进行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长3800米,宽75米的第三跑道和配套的平行滑行道及联络道,5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7万平方米国内货运库房和4.5万平方米的货运代理仓库,30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20万平方米的工作区以及空管和油料等相关配套设施。

    民航局有关司局、民航西南管理局、重庆民航各单位,重庆市相关部门单位和区(县)的主要领导,以及建设施工单位代表出席奠基仪式。空军第九工程总队总队长曹定国代表施工单位在仪式上作出承诺: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