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全国适航审定工作会在京召开

  5月7日,2015年全国适航审定工作会在京召开。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强调,要以适航攻关为牵引,全面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指导、督促航空工业企业持续加强民机研发和支持体系建设,开创适航审定工作新局面。

  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作会议总结,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殷时军作2015年适航审定工作报告。会议就国产支线客机ARJ21研发制造适航取证、ARJ21 型号合格审定、航空新型燃料审定、国航航空器适航检查委任代表组工作情况、国际通用航空制造者协会情况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民航局相关司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及部分监管局、运输及通用航空企业、航空工业企业、科研院校以及港澳地区民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李健指出,民机制造业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适航审定工作对于推动国产民机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国装备“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具有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民航强国角度而言,实现民航运输业与民机工业协调发展是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适航审定是航空公司和航空制造企业之间的纽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强调,适航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不断提升对新形势下做好适航审定工作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研究航空工业发展趋势,分析适航审定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研究改进适航管理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

  就进一步做好适航审定工作,李健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是以适航攻关为牵引,全面做好适航审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适航审定组织机构建设,健全适航审定的组织结构,培养专家型适航审定人才队伍;加强管理创新,从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提升适航监管能力。同时要全力做好C919飞机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审定工作。

  二是持续加强民机研发和支持体系建设。航空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依法自主逐条表明符合性”的意识,加强项目管控,主动提升适航验证能力和适航工程能力,切实履行申请人和持证人表明符合性的主体责任;产品研发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重视和主动接受航空器评审工作,重视航空产品用户遴选的前期论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扩大适航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航空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优质产品是良好的适航国际合作的基础,严格按照适航标准开发产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适航审定系统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继续积极加强与美欧以及对国产民机有现实需求国家民航当局的适航合作,不断提升适航国际影响力。

  根据会议部署,2015年的适航审定工作,将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建设法治民航安全民航方针指引下,依法表明和确认适航符合性,以适航攻关为牵引,一手抓审定工作,一手抓能力建设,为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和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开展六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依法审定,切实履行确认符合性职责。二是着力适航攻关,逐渐提升审定能力。三是持续自我完善,提高规章执行力。四是深化创新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工程管控,督促持证人不断完善设计。六是推进双边适航,争取实质性进展。

  2014年,民航局发布并实施了《适航攻关方案》,组建成立了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颁发了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等,适航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航共有适航类规章17部、管理程序49份、咨询通告48份,颁发适航指令8266份、各类生产批准证件190份、各类型号批准证件1470份,委任单位代表证件30份、适航委任代表证件105份。截至目前,我国民航已与俄罗斯、加拿大等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04份双边适航文件。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