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民航局: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民航独特优势

  8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民航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

  发布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行路难问题得到解决,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交通运输安全绿色水平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董志毅介绍,按照党的十九大两个一百年战略安排,民航局谋划了民航强国一加快、两实现战略进程,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一加快,也就是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的目标。截至2020年,我国旅客运输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均进入全球前25位;目前,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机场群和十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为骨干,以非枢纽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空管年度保障航班起降架次突破 1000万;截至20217月底,我国运输航空已连续安全飞行131个月、9540万小时,并连续19年确保了空防安全。从运输航空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值看,中国民航为0,世界平均水平为0.088,中国民航安全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总体上说,我国民航的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相适应的。但在通用航空发展、国际民航话语权和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将是未来中国民航的主攻方向。

  董志毅表示,民航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截至2020年,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41个,比2012年新增58个,新增机场中,近50%位于脱贫地区,航空服务覆盖了82.6%的脱贫地区人口;截至2020年,全国航线达到5581条,比2012年增加3124条,增幅达120%。目前能够确保脱贫地区机场每天至少有1个航班联通区域枢纽机场,最多中转1次可联通国际枢纽机场;截至2020年,全国航空人口数达3.8亿,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航空人口约2.1亿,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居民享受到航空服务。脱贫地区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约2800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7800万人次,增幅超过170%。我国的航空服务覆盖了全国92%的地级行政区、88%的人口和93%的经济总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民航改善了边远地区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一个机场、一条航线,可以使地方与省会城市的通行时间缩短4-18个小时;优化了边远地区的投资环境,当地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拓展了边远地区的致富之路,推动扶贫产品进机场”“上飞机,为脱贫地区带来更多直接收益。

  针对十四五期间智慧民航建设这一主线,董志毅介绍,数字化建设将涵盖民航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加快推进民航强国进程。未来,民航将实现五个一。即出行一张脸:通过行业各主体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共享与合作,实现旅客刷脸出行,全流程引导,旅客行李全流程可视,实现门到门服务,旅客出行一键化定制航空+服务产品,进一步丰富出行体验;物流一张单:通过提高航空物流设施自动化水平,大大简化航空物流流程,大幅缩短物流时间、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通关一次检:实现安检、海关、检疫一次通关、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一次安检,实现中转旅客通程联运和行李直挂,使旅客享受无缝隙、无感化的出行体验;运行一张网:构建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更加协调高效,让航班更加准点,货物运送更加及时;监管一平台:以提高监管效能为目标,实现数据互通和共享,实现更加精准的监管,为人民群众航空出行保驾护航。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全国233个机场实现了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自助值机占比超过7成,目前已有24家机场基本具备行李全流程跟踪能力,今年上半年实现了35000多个航班、近80万件行李的全流程实时跟踪;19家航空公司的653架飞机为近1000万旅客提供客舱无线网络服务;启用电子临时乘机证明线上平台,15家千万级机场试点旅客差异化安检;部分机场实现民航和高铁一站购票、一证通关、无缝衔接;航空货运电子运单突破708.4万票。根据预测,十四五末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达8-10亿人次。智慧民航建设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实现多领域乃至全方位民航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把智慧民航列入数字中国的重要应用场景。民航局也将其作为十四五行业发展的主线,并制定了以其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智慧民航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