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办公厅:
现就张志勇委员提出的《关于深化低空空域改革进一步促进通航发展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低空空域需求日趋旺盛。社会对于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在空管委的统一领导和总体部署下,军民航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低空使用的需求。但同旺盛的社会需求相比,改革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我局支持3658号提案提出的加快低空空域改革步伐、提高低空飞行审批效率、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的意见建议,建议贵办予以研究采纳。
一、建议加快推广四川省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经验
在民航、四川省政府和军方的共同努力下,四川低空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立了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行军地联合办公,建立了工作制度,发布了低空航线方案,并成立了联合运行的机构,创立了低空目视自主飞行的运行模式。试点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扩大了通航企业的自主性,简化了飞行流程,提高了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在空管委办公室的组织下,军民航积极推广四川经验,开展了低空深化和拓展试点,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区试点方案相继出台,低空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度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格局逐步形成。民航将按照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做好深化和拓展试点相关工作。
二、建议进一步提升飞行审批效率
空域和飞行计划审批层级多,审批手续复杂,是阻碍通航顺畅飞行的主要痛点。民航组织开展了空管领域通航“放管服”改革,眼睛向内,深挖潜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根据通航实际需求和运行安全,对通航机场空管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全面梳理涉及空管通航管理的规章规范,简化了对通用机场空管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修改完善了《通用航空机场空管运行保障管理办法》,明确了通航机场需要提供管制服务的情形,除此之外,可由通航企业自主组织飞行并对安全负责。二是简化民航空管对通航使用空域及计划的审批。开展了通用航空空管专项督查及整改,规范和简化通航活动的计划受理和审批。启用了通用航空管理系统预先飞行计划管理功能,将飞行任务管理和飞行计划申请合二为一。
自去年开始空管委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专题研究。民航建议进一步加快研究实施步伐,推行“一站式服务”。通过服务站理顺通航用户和军民航管制单位间的沟通渠道,通过服务站向社会公布不同地区不同空域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发挥服务站窗口作用,授权通过服务站提交飞行计划申请等相关材料,简化通航用户飞行计划审批程序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通过服务站有效建立起空域需求收集反馈渠道,从而分区域的推动低空空域的划设和使用,使低空空域划设更加符合通航发展需求,为深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造条件。
三、民航将持续加快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是弥补通航飞行服务保障能力短板,保证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的必要条件。民航空管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一是确定了我国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制定下发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开展了国家、地区、服务站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三级体系建设,发挥民航的行业优势,同时调动地方政府和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国家和地区两级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民航空管部门组织各地区完成了区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组织开发“通用航空运行管理系统”,以此为基础实现7个地区系统和服务站的联网。国家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相关论证审批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三是飞行服务站建设初具规模。各地区管理局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开展飞行服务站规划和建设。截止3月底,已有9个省制定了飞行服务站建设规划。全国已有24个飞行服务站建成,其中17家飞行服务站通过管理局组织的符合性检查,正式纳入空管运行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
下一步民航将持续加快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完成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快与各省市服务站的联网,实现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的全面运行。加快与军航的互联互通,实现通过服务站的“一站受理、一网审批”。
四、民航将持续加快低空情报、通导、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通用航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对低空保障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民航空管部门持续采取各项措施不断提升低空保障能力。一是持续提升低空情报服务能力。全面组织开展了通用航空情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提升了通航情报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截至3月底,已经公布了186个通用机场的准确情报资料和114个起降点的名称及位置。制定了目视航图编绘规范,结合通航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制作公布。目前全国范围的目视航图已经基本公布完毕,航图相关公布要素正在持续丰富完善。二是不断提升低空监视能力。印发了《民用航空低空空域监视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构建以北斗定位信息为核心,兼容各种监视技术的低空空域监视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推动通用航空北斗飞行动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推进北斗终端安装使用,逐步实现低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通用航空北斗飞行动态服务。三是加强低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断丰富通航气象服务模块内容,提供气象基础服务产品,持续推动低空气象观测信息的共享与服务,加强通用机场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交换,不断丰富完善低空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下一步民航将持续加强情报、气象等基础性产品供给。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有效的情报、气象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力争情报资料涵盖全部A类通用机场,实现服务普遍覆盖;不断优化服务产品,适应通航飞行活动特点;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以上意见,供贵部(委)答复时参考。
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
2021年4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