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分类:政策解读
  • 名称:
  • 解读|《循证训练(EBT)实施方法》
解读|《循证训练(EBT)实施方法》

  日前,民航局发布了《循证训练(EBT)实施方法》(以下简称《实施方法》),这不仅标志着民航循证训练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也标志着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PLM)建设进入了第二阶段(2023年),是中国民航训练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循证训练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与优势?《实施方法》的编制过程是怎样的,它的发布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未来,民航飞行员训练还将有何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对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作了采访。

  数据驱动 方法革新

  什么是“循证训练(EBT)”?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胜任力”。简单来说,传统的飞行员训练会将训练课程分解为不同科目,单独对各科目开展教学、评估,这可能导致培训对象仅表现出执行单独科目的技能,而难以应对真实复杂的运行环境。胜任力(Competency)则是衡量飞行员在特定条件下运用相关知识、技能执行任务的综合能力,是用来有效预测和评价飞行员工作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维度。

  循证训练是一种以“胜任力和行为指标”框架为体系基础和训练目标,融合循证学理念发展而来的训练方法论。其中“循证”二字来自医学,讲的是如何科学、系统地分析评估证据从而得出结论,确保诊疗不因医生的主观意见或偏误产生质量波动。与之类似,民航循证训练就像是飞行员技能“健康”状态的长期诊疗保健系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利用科学方法找准技能“病根”,对症下药,同时提升对威胁和差错的免疫力,增强对特情“病菌”的对抗能力。

  因此,循证训练遵循“实际体验-观察反思-总结规律-实践应用”的原理,基于包括运行、训练、作风评价、心理测评等在内的多方面可靠数据,形成数据驱动,既要根据目前业界最为详实、质量最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制定训练的主题、框架、频次,也要以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输出为目标,将所输出的数据作为下一周期训练的数据来源之一,转化为训练需求,最终形成闭环管理。根据数据的覆盖面及与训练的融合程度,循证训练可以分为初阶EBT、中阶EBT、高阶EBT和高阶EBT+。

  循证训练基于数据有的放矢地制定训练方案,突出了基于风险的训练理念,并将飞行员的技能分解为不同维度的胜任能力,能够实现对飞行员技能进行长时段、全方位、可回溯的“画像”。如果说传统训练方法是对基础能力水平进行粗糙评估的“写意画”,那么循证训练就是对全部核心胜任能力水平进行精准定位的“工笔画”,能够进一步形成技能发展曲线,更好地夯实学员的胜任力基础,提升学员“韧性或复原力(resilience)”能力,应对现实运行环境中的“灰犀牛”(可预测)和“黑天鹅”(不可预测)两类风险。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问题解决与决策(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PSD)”胜任力为例,传统训练对于机组的决策训练较为单一,主要的考核评判标准是机组是否选择了目标机场,方案唯一;而循证训练的决策训练是让机组在开放场景下应对困境,该训练没有唯一答案,更加关注机组的决策过程。

  多国实践经验表明,循证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包括模拟机在内各培训环节的培训效率,即通过有限的培训时间,提高各类培训的通过率,最大程度提升飞行员胜任力,并降低运营人未来的培训成本。

  积极试点 衔接国际

  2020年底,民航局发布的《中国民航运输航空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描绘了中国民航飞行训练改革的10年规划,以循证训练(EBT)复训为切入点,以循证为基石,最终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和评估的新训练方式推广落实到升级和初始训练。其中,初阶EBT试点是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第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按照《路线图》规划,2021年上半年,在训练改革初期,民航局组织专家团队对国际民航组织的循证训练、基于能力的培训与评估(CBTA)相关手册以及欧洲航空安全局的相关文件进行了通读梳理,寻找核心方法论支撑,并确定南航A330机队为先期试点单位。经过试点过程中的经验沉淀与专家组讨论,2021年下半年,《循证训练(EBT)试点实施方法》成形发布,指导并鼓励有条件的航司积极参与试点。两年来,南航、川航、山航、厦航、深航等5家航司陆续获批实施了初阶循证训练(EBT)试点,各航司的试点经验为正式实施初阶循证训练(EBT)和《实施方法》的编制发布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以首家获批实施试点的南航为例,截止目前,南航A330机队已实施3轮次EBT复训,A350和B787机队实施了2轮次EBT复训。三个机队的EBT教员分别达到111人、25人、62人,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这为后续实施初阶EBT奠定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基础。而“课程开发质量高”“场景设计真实、有挑战,贴近实际运行”等来自学员和教员的反馈,也反映出循证训练的积极成效。调研反馈显示,经历了多轮次EBT复训后,机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机组核心胜任力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运行安全裕度相应提高,整体趋势向好。同时,EBT教员越来越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员进行自我能力提升的内驱力。

  在实施初阶EBT试点过程中,中国民航还坚持开放、包容、审慎的原则,持续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欧洲航空安全局等的国际交流合作,及时掌握相关方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发展方向,按照需要对《路线图》作出调整。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合作中,中方专家担任小组长牵头负责《EBT手册》(Doc 9995)修订工作,在所起草的《EBT手册》(Doc 9995)修订案中融合了我国初阶EBT试点经验,相关建议得到小组各成员支持。同时,在遵守数据保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中方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了中国民航飞行员训练关键性调研(TCS)数据报告结论,以支持国际民航组织EBT实施标准修订,提高全球EBT数据报告的完整性,此举也为推进发布中国民航EBT数据报告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我国训练标准与国际衔接,使我国民航在国际训练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落地实施 推进改革

  当前,中国民航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正按照《路线图》规划有序推进,第一阶段(2020年至2022年)的任务基本完成,第二阶段(2023年)任务已经开始。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法》标志着中国民航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阶段在法规建设上的初步成熟,也是第二阶段正式实施初阶循证训练的政策依据,为EBT和CBTA的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法》的发布,将进一步强化CCAR-121部航空运营人和训练中心的训练服务和安全运行意识,完善以飞行员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训练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其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员胜任力,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系统性研究能力、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为航空公司开展基于系统性思维的安全管理夯基垒台。

  下一步,随着《实施方法》的落地实施,中国民航训练改革还将如何推进?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将按照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要求,有序有力推进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好《路线图》的规划牵引作用,为推进全面实施初阶EBT提供政策指引;充分挖掘培训授权单位潜力,建设PLM研究民航重点实验室,吸纳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动培训质量提升和前沿理论研究,利用头部效应有效配置各方资源,推动训练改革整体走实走深;充分发挥各单位平台优势,为全行业创造更多培训交流机会,加大训练改革宣贯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讨会平台,及时宣传改革最新成果和动态;鼓励航空公司加大关键管理人员关于CBTA和EBT的系统培训,不断调动各航空公司推进训练改革的积极性,形成并强化训练改革的内驱力,确保政策调整、资源整合和激励机制满足训练改革需求。与此同时,还将全面实施初阶EBT,推进中阶EBT试点,并注重做好人才培养、监察队伍建设、政企协同、数据标准统一等方面工作,积极推动循证训练的推广应用和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


附件:

相关链接: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