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

  陜西省簡稱“陜”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地處東經105°29′-111°15′, 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國大地原點就在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全省總面積為20.58萬平方公里。 

  陜西地域狹長,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200至500公里。從北到南可以分為陜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個地貌區。其中高原926萬公頃,山地面積為741萬公頃,平原面積391萬公頃。主要山脈有秦嶺、大巴山等。秦嶺在陜西境內有許多聞名全國的峰嶺,如華山、太白山、終南山、驪山。  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秦嶺以北為黃河水系,主要支流從北向南有窟野河、無定河、延河、洛河、涇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嶺以南屬長江水系,有嘉陵江、漢江和丹江。

  陜西橫跨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陜南屬北亞熱帶氣候,關中及陜北大部屬暖溫帶氣候,陜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氣候。其總特點是:春暖乾燥,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多風沙天氣;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秋季涼爽較濕潤,氣溫下降快;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氣溫13.7℃,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遞減:陜北7℃-12℃,關中12℃-14℃,陜南14℃-16℃。1月平均氣溫-11℃-3.5℃,7月平均氣溫是21℃-28℃,無霜期160-250天,極端最低氣溫是-32.7℃,極端最高氣溫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陜南為濕潤區,關中為半濕潤區,陜北為半乾旱區。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53.09 萬人,比上年增加10.49萬人。其中,男性1938.47萬人,佔51.65 %;女性1814.62萬人,佔48.35 %,性別比為106.83(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城鎮人口1877.3萬人,佔50.02%,鄉村人口1875.79萬人,佔49.98%。人口年齡構成為0-14歲人口占14.42%,15-64歲人口占76.61%,65歲及以上人口占8.97%。2012年出生人口37.98萬人,出生率10.12 ‰;死亡人口23.42萬人,死亡率6.24‰;自然增長率3.88 ‰。

  2011年5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為三千七百三十二萬七千三百七十八人(37327378人),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省的人口總數同比增長3.55%。全省常住人口中,總人口性別比由108.42下降為106.92。從人口年齡結構來看,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

  全省人口文化水準整體提升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顯著增加,全省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4100多人上升為1萬多人,增長幅度較大;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數也有所增加,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20萬人,全省人口文化水準整體有所提升。

  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裡。1953年在西安城東發現的半坡村遺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座落在陜北黃陵縣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先後有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個政權在陜西建都,時間長達1000餘年,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省份,長期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省會西安是全國六大古都之一。兩千多年前,以古長安為起點的 “絲綢之路”開通,使陜西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發源地,都城長安成為聞名中外的中西商貿集散地。唐代,陜西成為中國與日本、東南亞、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語、秦裝、唐禮的遺風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猶存。近現代以來,陜西是響應辛亥武昌首義宣佈獨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別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陜北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培育了光照韆鞦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陜西在歷史長河中不僅展現了朝代更替的變化歷程,鑄造了民族盛衰、強弱易勢的歷史印跡,同時,也孕育和創造了豐富深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們為人類留下了燦爛的文化藝術成果。從西周“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到秦代創制隸書的程邈;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及班彪、班固、班昭,關中經學大師馬融;唐代大詩人王維、白居易、杜牧,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畫家閻立德、閻立本,訓詁學家顏師古等等:他們的不朽著作和業績,樹起了人類文化史上的巍巍豐碑,廣為世人敬仰。

  全省設10個省轄市和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有3個縣級市、80個縣和24個市轄區,1581個鄉鎮,164個街道辦事處。

  2012年,面對國內外形勢嚴峻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局面,陜西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確定了穩為基礎、進為目標的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預調微調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實現生産總值14451億元,增長12.9%;財政總收入2800.1億元,同口徑增長18.6%,財政支出3326.9億元,增長13.5%;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763元,分別增長13.6%和14.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萬元GDP能耗下降3.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2.1%、1.5%、2.3%和1%。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