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李家祥:中國民航在贏得挑戰中崛起

  民用航空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和創新性産業。在當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如何通過自身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保障與動力,是擺在中國民航面前的重大課題。

  逆勢而動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民航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國際航空及航空貨運需求大幅下降,匯兌收益明顯減少,國內航線低價競爭趨勢明顯,油價波動導致鉅額虧損,航空公司欠費問題突出,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加大,企業生産經營出現較大困難,行業發展後勁受到影響。面對困境,我們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及時出臺了突出安全監管重點、採取多種措施保平穩增長、規範航空市場秩序等十項應對措施,保持持續安全。據統計,2009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分別為427.1億噸公里、2.3億人和445.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9.7%和9.3%,全行業比上年減虧382億元。在實現減虧的同時,中國民航運營的安全、品質、效益也達到全球最好水準。

  

  扭住航空安全不放鬆。按照國際民航組織對締約國的要求,根據我國民航安全管理實踐,完成了《國家航空安全綱要》編制工作,制定下發了《民航安全監管若干政策意見》,要求行業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下大氣力加強理念、隊伍、責任、法規“四個體系”建設。截至2009年底,中國民航的航空運輸已連續安全飛行61個月、1825萬小時,創造了新的安全紀錄。中國已成為全球航空安全最好的國家之一。

  著力緩解供需失衡矛盾。嚴格審批2009年新增引進運輸飛機項目,各地區管理局認真實施飛機引進評估工作,加強對承運方引進飛機中的人員保障計劃和退出飛機計劃落實情況監督管理。各航空公司採取各種方法控制飛機引進,採取停飛、出售或客改貨等方式,加大退出老舊飛機力度,進一步壓縮運力規模,減輕固定成本壓力。經過與國外飛機製造公司及相關飛機租賃公司溝通與協調,2009年引進飛機數量比原計劃少40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運力增長過快的問題,從源頭上縮減成本,緩解了航空公司的經濟壓力。

  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幫助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制定並實施特殊航線政策,對於老少邊窮地區有市場前景的100條航線增加補貼,對新開闢的獨家航空公司運營的航線給予3年保護期,對特殊政策性遠端國際航線實行補貼,同時繼續落實支線航空補貼政策,從而為航空公司運力投放、擴大生産提供有利條件,創造良好環境。各航空公司採取強化市場分析,調整航線格局,加大行銷力度,加強同業合作等多種措施,積極拓展市場空間。

  統籌當前和長遠兩個大局。落實國家財經支援政策,共返還基礎設施建設基金45億元,核定下達中小機場運營補貼、小型機場起降費補貼、支線運輸補貼和特殊遠端國際航線補貼共13.5億元,理順航空煤油銷售價格,合理調劑航油國內國際採購數量,降低綜合採購成本,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增強企業運營能力。規劃和指導行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2009—2010年,我國機場建設投資總規模3000多億元,在完成“十一五”140個機場建設項目的基礎上,提前開工了一批“十二五”機場建設項目。各機場利用國內建材價格較低的有利形勢,抓住國家拉動內需的機遇,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適時啟動“十二五”規劃。

  順勢而為 著力轉變民航業發展方式    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我們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了持續安全和平穩較快發展,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

  

  把持續安全理念與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確保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實現持續安全,關鍵在於嚴格落實責任。為此,我們緊緊抓住兩個關鍵環節:一是著力前移安全防範關口,夯實安全發展基礎。安全防範關口前移,體現在思想上的警鐘長鳴、科學的組織領導、對安全問題的預想和做好運作各環節的準備、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抓好人員經常性培訓、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加強安全科技工作、保證安全投入九個方面,為確保持續安全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大力加強和全面推進安全管理體系、飛行標準體系、適航審定體系、空防安全體系、應急管理體系等建設,使全行業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遵章必嚴、違章必究。同時,嚴格實行問責制,使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政府的安全監管責任、領導者的安全領導責任、員工的安全崗位責任落到實處。1999—2008年的十年,中國民航運輸飛行每百萬飛行小時的重大事故率是0.21,遠低於0.29的世界平均水準。

  把優化結構與擴大需求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增強發展的均衡性。支線航空是幹線航空的延伸和補充,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距至關重要。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的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相對薄弱,差距較大。我們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區域發展規劃,統籌區域民航發展,加強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加強地面交通不便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擴展和優化航線網路。目前,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發展勢頭良好,我們將繼續採取措施予以大力支援。從長遠看,只有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發展起來,中國民航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才能達到一個新水準,從而在國內外航空運輸市場贏得更大份額。

  把提高運營品質與推動增長結合起來,以開展大面積航班延誤整治工作為突破口,更加注重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運營品質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航空消費者的利益、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航班延誤是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也是運營品質與效率不高的表現。我們按照標本兼治、長期與短期結合、空中與地面結合、安全與服務結合的原則,在全行業開展大面積航班延誤整治工作,改善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一是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改善運作和服務的環境條件;二是著力優化服務流程,規範航權、航班和時刻管理,提高服務品質;三是大力轉變發展方式,深入挖掘潛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四是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民航。

  把推動改革創新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我們抓住當前民航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立足於提高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推進經營管理創新和運作模式創新。政府部門方面,突出抓好航權航班時刻管理、規範財務管理和幹部人事制度三項改革;空管方面,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落實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任務,同時提出國家空域分類實施方案;機場方面,推進管理模式轉型改革,提高服務效率、品質和降低成本。此外,在支援企業聯合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取得規模效益方面,通過改革創新,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

  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民航強國的歷史使命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中國民航勵精圖治,快速崛起,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但我們深知,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明確的戰略定位,科學週密的發展規劃,更需要全體民航職工的艱苦奮鬥與銳意進取。在充分認識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有利條件: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大;更重要的是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對民航業的發展有著巨大而廣闊的市場需求。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力爭在三個戰略上實現新突破。

  

  實施持續安全戰略。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過強化職責,提升素質,完善法規,改進監管,改善設施裝備,提高管理水準,實現持續安全發展。為此,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施《國家航空安全綱要》,完善安全管理系統,提高持續安全發展的綜合保障能力,使我國整體航空安全始終保持世界先進水準。到2020年,航空安全基礎比較穩固,航空安全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水準,其中,運輸飛行每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低於0.15。到2030年,航空安全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其中,運輸飛行每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不超過0.10。

  實施大眾化戰略。要讓社會大眾能夠享受到安全、便捷、經濟的航空客貨運服務,提高民航服務的覆蓋能力,實現“到處通、及時達”。為此,重點構建佈局合理的機場網路體系、順暢的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體系、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體系,實施國家基本航空服務計劃。通過實施大眾化戰略,使民航成為大眾出行方式。到2020年,力爭滿足旅客運輸量約7億人次的市場需求,基本建立空中客運快線系統。到2030年,力爭滿足旅客運輸量約15億人次的市場需求,消費者對民航服務的滿意度達到較高水準。

  實施全球化戰略。加大力度使更多航班飛出去,構築全球航線網路;使更多資金投出去,形成國際競爭海外橋頭堡;使更多標準打出去,擴大國際影響力,為國家對外貿易和國際交往的總體戰略服務。同時,擴大和深化開放,加強與民航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把更多好的東西“引進來”,為我所用,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要參加國際組織有關民航公約、規章、標準的制訂,積極主動將我國民航自主創立的先進理念、先進做法、先進標準推向國際。到2020年,能夠有效應對“天空開放”,國際競爭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國際客運週轉量進入世界前三位,本國國際客運市場份額達到50%,部分航空運輸服務達到先進國家水準。到2030年,我國航空運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國際客運週轉量進入世界前兩位;我國航空公司國際市場份額位居世界前兩位,其中本國國際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我國將有一家航空公司牽頭組建全球航空聯盟;航空運輸服務品質位居世界前列,創新的航空運輸服務模式或産品被其他國家採用。

  本文發表在《求是》雜誌2010年第8期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