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李家祥:民航業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中大有可為

  3月5日,剛剛聽完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就接受了民航報記者的專訪。他告訴記者,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今年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貫穿各項工作。這實際上不僅僅是對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應該作為我國經濟領域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當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既對民航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我們要緊緊抓住目前國內經濟率先回升向好、世界經濟形勢好轉以及中央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各級政府重視發展民航業等機遇,以全面推進建設民航強國戰略引領各項工作,更加注重落實持續安全理念,更加注重促進結構優化,更加注重改善運營品質,更加注重推進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加強隊伍建設,推動民航科學發展,更好地發揮民航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

  “民航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産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民航的改革發展。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也越來越高度重視發展民航業,建設機場的熱情高漲,特別看重開闢國內主要城市和國際航線航班。不少省(市、區)還增設了民航産業發展協調機構,明確提出了本地區民航發展的戰略目標。對此,李家祥有切身的感受。他告訴記者:“我來民航局工作後,經常接待一些省(市、區)和城市的領導。尤其是每年的‘兩會’期間,有些省(市、區)行政領導帶隊、書記親自出馬,希望民航局支援機場建設,協調航空公司開闢航線、增加航班。今年‘兩會’期間,民航局已安排了與10多個省(市、區)領導的工作會談計劃。這些現象背後,都説明民航業的地位在提升。”李家祥説,民航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産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從四個方面向記者作了介紹。

  談及民航業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李家祥表示,民航具有安全、快捷、通達、舒適和天然的國際性,其發達程度對內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水準、經濟結構和開放水準等狀況,對外則是提升國家、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在五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民航增長速度最快,總週轉量年均增長18%,旅客運輸量為16.3%,貨郵運輸量為15%,客貨總週轉量所佔比重也年年提高。另外,民航業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方式。據國際民航組織的年報分析,機場用地只佔整個交通運輸系統總用地的1%,而公路為83%,鐵路為4%。

  “民航是區域經濟進入全球經濟的快速通道,在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方面,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李家祥説,民航業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還優化了經濟結構、帶動了産業升級、增加了就業機會。而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民航業的依賴性更大。尤其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已突破了單一運輸功能,通過與多種産業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談到這兒,他向記者介紹了鮮為人知的幾個數字:2008年首都機場對北京地區經濟貢獻的總效應為734.03億元,佔北京GDP比重的7%;為北京地區創造了65.4萬個就業機會,佔北京地區就業總數的12.86%;對我國社會經濟總貢獻為2533.95億元,佔全國GDP比重的0.84%。

  我國地域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交通不便往往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而發展民航便成為更好的選擇。李家祥認為,民航業在促進不同區域間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尤其是發展西部民航事業,已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社會效益、公共産品的範圍,不僅對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縮小我國地區差別有著極為重要作用,而且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新科技引領著現代民航業發展,現代民航業需求催生科技創新方向。這是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談到民航業在促進關鍵領域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李家祥指出,民航業科技含量高、産業鏈條長,其中,現代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高度整合了大量先進科技。特別是上游的航空製造業,因其産業鏈長,技術、資金、知識密集,可拉動材料、冶金、化工、機械製造、特種加工、電子、資訊等産業的發展和創新,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行業以及先導性高技術産業,也是一國現代化、工業化、科學技術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研製大型飛機已列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工程,民航業是積極的參與者。他還向記者介紹了近年來民航局加強與中國商飛、中航工業集團合作以及為支援民族航空製造業發展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民航與經濟社會發展是良性互動關係,民航業增長結構性新變化已反映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這幾年來,我國在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央準確判斷形勢,果斷作出決策,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採訪中,李家祥回顧了民航局應對金融危機所做的工作。他介紹説,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民航局及時出臺、認真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十項措施,有效扭轉了生産效益一度滑坡的態勢,在全球民航取得了增長最快、效益最好的優異成績,為國家“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民航局著眼當前立足長遠,注重結構調整,努力促進民航科學發展,民航業運輸增長結構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

  “從行業運作品質看,我國民航安全狀況保持平穩。”李家祥告訴記者,截至2010年2月28日,全行業已連續實現運輸飛行安全63個月、近1900萬小時,創造了新的安全紀錄。2009年航班正常率達到81.90%,旅客投訴率為百萬分之0.95,比上年下降54%。

  “從行業運輸生産增長特點看,2009年我國民航業恢復增長的速度和幅度遠高於預期,且國內運輸增長好于國際運輸增長,客運增長快於貨運增長。”李家祥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組數據:2009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431.6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4.6%(其中,國內航線同比增長20.1%);旅客運輸量23051.65萬人,同比增長19.7%(其中,國內航線同比增長21.7%);貨郵運輸量455.67萬噸,同比增長11.8%(其中,國內航線同比增長12.4%)。另外,2009年上半年,我國國際運量嚴重萎縮,同比下降17.8%。在世界經濟復蘇因素影響下,七八月份開始恢復增長。今年一二月份,我國國際航線的運輸總週轉量累計同比增長57.48%,旅客運輸量累計同比增長17.47%,貨郵運輸量累計同比增長95.06%。

  “從民航區域發展和增長結構趨勢看,2009年我國西部、中部、東北地區運輸增長快於東部地區增長,中、小城市機場業務量增長快於大、中城市機場增長。”李家祥用多組數據一一向記者介紹了這些結構變化趨勢:從不同區域旅客運輸量增長幅度看,東部地區同比增長15.73%;中部地區同比增長24.6%,其中,湖南32.1%;西部地區同比增長28.8%,其中,陜西31.28%,甘肅28.13%,寧夏44.28%,青海43.73%,貴州30.4%,四川35.6%,西藏60.8%,廣西30.84%,內蒙古43.63%;東北地區同比增長20.3%,其中,黑龍江36.5%。從不同規模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幅度看,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平均同比增長13.5%,旅客吞吐量50萬人次以上機場平均同比增長22.52%,旅客吞吐量50萬人次以下小機場平均同比增長39.9%。這些數據説明,國家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已有明顯成效。另外,我國民航干支線航空發展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通用航空增長加速,其中,2009年全行業完成通用航空作業飛行小時比上年增長13.5%。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共有通用航空企業99家,比2008年年底增加了20家。

  李家祥還向記者介紹了2009年全行業的整體效益和節能減排效果的相關情況。2009年我國民航業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全行業實現盈利122億元,比上年減虧增盈3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實現利潤總額74億元,機場實現利潤總額30億元,保障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億元。通過優化空域結構、開闢“臨時直飛航線”,2009年共縮短飛行距離1580萬公里,節省航油消耗8.8萬噸、成本4.3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萬噸。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機場開展了“橋載設備代替APU”專項試點,全年節約航油3.8萬噸、成本1.9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1萬噸。

  針對以上一些具體變化特點,李家祥認為,這是全行業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階段性成果。同時,由於民航業對宏觀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十分敏感,這些變化特點也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已顯現的成效。

  “更加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民航業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行業經濟結構。” 

  採訪中,李家祥向記者暢談了學習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習近平副主席、李克強副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的體會。他認為,這些年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戰略任務。正如中央領導所指出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舉措,也是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民航系統貫徹落實中央的戰略決策部署,更加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就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行業經濟結構。

  “更加注重科學發展,要進一步提升全行業運作品質。”談到確保航空安全,李家祥告訴記者,這在他心目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説是壓在他心頭上的一塊重石。他總是要求全行業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堅持用中國民航安全文化統一行業思想,通過強化職責,提升素質,完善法規,改進監管,改善設施裝備,提高管理水準,實現持續安全發展。其中,從民航各級行政機關的工作重點看,安全監管是重中之重的職能。民航局將進一步在全行業著力推進包括理念體系、隊伍體系、法規體系、責任體系的“四個體系”建設,突出強化系統安全、過程安全、全員安全、細節安全等工作,嚴格落實“四個責任”,即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領導者的安全領導責任、員工的安全崗位責任。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民航服務正點問題,李家祥向記者介紹了民航局正在開展的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處置整治工作要求。他強調要通過這些工作,著力提升全行業服務品質和運作品質,建立保障航班正常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旅客、貨主和社會公眾的滿意度高。

  “更加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加快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李家祥表示,從民航業發展角度看,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大,正處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發展民航的市場潛力十分巨大。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由生存型消費結構向發展享受型消費結構轉變,其中,旅遊、交通、通訊類消費上升最快。國家著力發展社會和文化事業,進一步擴大了民航業務領域,激發新的航空運輸需求。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加快推進民航各生産要素的建設。尤其是機場作為民用航空運輸和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國家及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應,我們要著力構建佈局合理的機場網路體系,重點加強機場基礎設施建設。

  “更加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加快推進行業經濟結構調整。”李家祥指出,切實發揮好民航業在促進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中的獨特作用,鞏固中西部民航、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等快速發展的好勢頭,要進一步完善行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政策,加快解決東中西部民航、幹線與支線航空、航空運輸與通用航空、國內與國際航空、客運與貨運的協調發展問題。主動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和全球化戰略,切實提高我國民航業國際競爭力,要全力支援我國航空公司做強做優做大,著力優化我國航空公司的結構,引導航空公司儘快形成差異化的市場和戰略定位,打造具有不同運營模式的高品質航空公司,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網路型航空公司。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航空客貨樞紐,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樞紐、幹線、支線機場體系。

  最後,李家祥還反覆強調人才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行業經濟結構的重要性。他説,民航發展中的人才結構性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民航科學發展、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不斷優化全行業人才隊伍結構,重點加強飛行、機務、空管、機場運營管理四類專業技術人才、高層次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公務員和監察隊伍建設。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中央把節能減排工作放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全行業要主動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趨勢,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民航。另外,我們在深化民航改革、推進科技創新方面也有許多工作要做,這樣才能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