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民航全力助飛新疆發展

  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莊文武

  新疆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民航是新疆加強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被各族人民群眾親切的稱為“吉祥鳥”和“幸福鳥”,為新疆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當前,新疆正在深入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滿懷信心地推動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在這新的歷史節點上,新疆民航將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拓進取,全力助飛新疆發展。

  一、緊抓發展機遇,增強助飛動力    機遇千載難逢。在中央、國家、地區、行業面臨大好的發展形勢面前,新疆民航不僅有所作為,而且大有可為,應努力成為新疆發展的推進器和加速器,自覺承擔起新疆發展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要搶抓歷史契機。新疆穩定發展是舉世關注的焦點。中央對新疆工作高度重視,將新疆定位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西北戰略的重要屏障、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提出力爭5年內使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經濟明顯發展、民生明顯改善,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最大程度地縮小新疆與內地差距,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國務院啟動全國19省市對口援疆戰略,打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固邊富民的“組合拳”。民航局即將出臺“關於加快新疆民航發展的若干意見”,從政策、資金、措施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緊緊抓住這一系列重要歷史契機,大力發展航空運輸,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支邊、興邊、穩邊的具體舉措,是實現先富幫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具體實踐。

  二要贏得發展先機。新疆面積佔全國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深處亞歐大陸中心地帶,周邊與八個國家相接壤。從新疆交通運輸總體情況看,具有點多、線長、面廣、開放度高的特點;從地面運輸看,鐵路尚未形成網路,公路總體上等級較低;從自然條件看,新疆地形複雜,地面交通造價高,自然災害頻發,對地面交通的衝擊大。然而,民航具有便捷度高、機動性強、輻射面廣、投資額少、見效期快等突出特點。新疆民航要在這種比較優勢中贏得先機,把先機變為轉機,把優勢化為勝勢,成為自治區綜合運輸體系的“先行者”,成為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引航者”,更好地服務於新疆各族人民群眾。

  三要把握行業良機。新疆民航經過2004年政企分立改革後,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在市場表面方面,近幾年來航空市場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2009年全疆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825萬人次,其中烏魯木齊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658萬人次;在安全管理方面,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不動搖,堅持抓敏感、抓重點安全工作不放鬆,截止去年已實現運輸安全和空防安全55週年的全國最長安全記錄;在航空戰略構建方面,烏魯木齊國際機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門戶樞紐機場,目前運營新疆的航空公司達到41家,開通航線108條,與中亞五國全面通航,初步形成了以烏魯木齊機場為樞紐,“疆內成網、東西成扇”的航線網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三號航廈投入運營,一大批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新疆現有運營機場14個,是全國擁有機場最多的省份。新疆民航蓄勢待發,必將為新疆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突出自身特點,提升助飛能力    新疆民航在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替代的作用,要根據自身特點,著力抓好航空樞紐、支線航空和民生航空建設,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提升樞紐航空能力。烏魯木齊樞紐機場建設對新疆發展意義重大,是新疆加速區域經濟發展、調整産業結構和優化産業佈局的需要,是增強烏魯木齊城市通達性、打造中西亞流量經濟中心的需要,是提升烏魯木齊國際地位、獲取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需要,是烏魯木齊發展臨空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加強航空樞紐建設,要豐富和完善“疆內成網,東西成扇”的航線網路體系,打造“空中絲綢之路”; 要大力提升轉机服務功能,積極推進“大通關”建設;要大力抓好國際航線建設,支援航空公司開闢中亞、中歐等國際航線,增強幹線航空通達性和航班頻率。通過建設航空樞紐,為新疆“走出去”亮相世界提供平臺,為新疆在中西亞地區發展産生重大影響,為新疆實現區域平衡發展搭建橋梁。

  二是提升支線航空能力。發達的支線航空體系,有利於推動産業結構升級,促進旅遊資源開發,提高第三産業比重,推進邊遠貧困地區開發建設。新疆支線航空發展要著眼實際、全面推進。在航線建設上,以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加大疆內現有途經烏魯木齊的航線密度,重點推介疆內環形航線;在航空運輸能力上,籌建或引入新的航空公司,專門從事疆內支線航空運輸,有足夠的運力保證新疆淡季航線、貧瘠航線、邊遠航線、資源基地航線運營,使疆內各地區、各族人民共用民航發展成果。

  三是提升服務民生能力。立足新疆獨特區情,構建“民生航空”是新疆民航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民航服務新疆發展的必然要求。新疆民航將以“通勤航空、通用航空、應急航空”為主要內容,以支線機場、空管、油料等保障單位的非市場化為探索方向,以“民生線、生命線、維穩線”為公益性特點,以全疆21個支線機場和眾多通勤點為支撐,以“飛得到、坐得起、用得上”為目標,在新疆開展“民生航空”建設,滿足各族人民生産生活必須的基本航空需求。

  三、充分發揮優勢,提高助飛效力    新疆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新疆民航將緊緊圍繞發展中心,體現自身優勢,發揮積極作用。

  

  (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近年來,新疆外貿額高速增長,總額居西部12個省份第一,增幅居全國第二,已成為我國名符其實的向西開放橋頭堡,新疆在中西亞經濟圈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使我國在該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既是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新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長治久安的內在要求。

  航空運輸在新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有助於充分發揮新疆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周邊國家經濟互補優勢,促進新疆與中西亞各國乃至歐洲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加快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提高新疆對外開放水準。其次,有助於改善投資環境,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承接産業轉移,推動新疆與中東部協調發展。再次,有利於發揮航空運輸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提高南疆三地州、偏遠山區和廣大農牧區自身發展能力,推動疆內各地協調發展。

  (二)帶動優勢産業率先發展

  新疆是能源大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礦産資源、水土光熱資源和農林牧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優勢資源,既是新疆加快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國家戰略的需要。但因這些資源分佈分散,加重了開發利用成本,影響了産業結構升級。如,塔中油田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深處,是方圓200公里荒無人煙的沙漠孤島,有8個單位,3萬餘名工作人員,油田作業區最遠的距離本部1400余公里,僅有一條沙漠公路相通。

  通勤航空對新疆優勢産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涉及到資源領域的各個方面。在礦産資源領域,通用航空可以機動靈活的開展航空攝影、航空探礦、航空遙感等多項作業,有效解決人員、物資的流動問題,為進行大規模資源開發提供基礎。在農業生産領域,通用航空可以發揮速度高、見效快、成本低、投資少的優勢,十分適合新疆農牧區面積廣大、塊狀集中分佈的特點,大大提高農業生産效率,有助於形成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産業格局,帶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三)促進新興産業加速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促進新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也是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就業、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如新疆旅遊資源豐富,2007年旅遊業收入已佔全疆GDP的5.8%,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新疆旅遊景點分散,景點之間的地面交通網路還沒有完全形成,無形中提高了遊客消費成本,浪費了旅遊資源。

  航空運輸和旅遊業、現代物流業有著天然的聯繫。航空運輸是新疆發展旅遊業的最佳選擇,如以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打造新疆兩小時旅遊圈,遊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新疆絕大多數景點,領略新疆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大大提高新疆旅遊的品質內涵和服務品質,使新疆的旅遊品牌飛得更遠、唱得更響。與此同時,航空運輸更好地服務於以“體積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時間成本高”産品為特徵的現代物流快遞業,可以增強民航為新型工業化服務能力,促進新疆出口加工中心、轉机集散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建設。

  (四)拉動社會民生全面發展

  新疆自然條件惡劣,地震、沙塵、冰雪等自然災害頻發。據統計,平均每4年就會發生一次7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會發生1.5次左右6級以上地震。每年雪災威脅到幾萬到幾十萬人的生命財産安全,造成上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南疆三地州90%以上鄉村公路為三級以下公路,80%以上為砂礫路,1738個行政村不通公路,70%以上的村衛生室沒有達到國家建設標準,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解決民生問題迫在眉睫。

  航空運輸在應對急難險重任務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間限制小等優勢,在災情偵察、搶救遇險人員、轉移傷員、運輸物資、調運設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樹大地震,充分證明了擁有航空運輸,就擁有了“制空權”和“主動權”。在民生保障中,民航將發揮其安全、通達、便捷的特點,直接服務人民群眾需要,極大改善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産環境,有力保障民生,早日實現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國家“富民興邊”的長遠大計。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