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三次上交關於通航産業的提案了,對,連續第三年!”在兩會的討論小組上,提前到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宗申産業集團董事長左宗申和記者談起了自己的通航提案。近年來,宗申集團在通航事業上的投入比重不斷加大,左宗申告訴記者,今年集團將投入20億元在通航佈局上。
像左宗申一樣看好通航事業的絕非少數,近年來方興未艾的通用航空産業一直被視為“朝陽産業”,但由於諸多因素制約,中國的通航還沒有真正地“飛”起來。去年,宗申集團收購全球最大水上飛機運營商加拿大港灣航空公司,本想大展拳腳發展水上飛行,但在執行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左宗申遇到的難題正是當下我國通航事業發展的縮影。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是民航事業發展的兩翼,雖然我國運輸航空總週轉量自2005年起就已居世界第二,但通航發展卻嚴重滯後。截至2015年底,我國通航飛機數量只有美國的0.7%,巴西的9.6%,南非的16.2%。“目前,我國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的數量有近400個,但獲得民航局機場運營許可的通用航空頒證機場也就40來個。相比之下,美國有近2萬個通航機場。論航空機架次,我國大概為1434架,美國則是20多萬架,這個差距太大了。”左宗申説。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通用航空的發展思路成為代表委員們的關注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根據其與中國民航報社記者的前期調研認為,目前制約我國通航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空、場、人、保、配”五個方面: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嚴重滯後;通航機場建設嚴重滯後;通航核心人才培養不足;飛行服務綜合保障體系不健全;配套的法規標準和政策體系缺失。
與吳仁彪的看法類似,左宗申也認為,空域管理、通航機場網路、法規政策的缺失是困擾通航發展的幾個核心要素。“我們之前想在華東基地構建一個通航網路,但在審批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新問題,很多時候地方政府也拿不準應該怎麼批文”。
代表委員對通航問題的關注也在側面反映出通航産業的重要性。在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看來,通航産業是一個規模巨大的産業,經濟拉動能力很強,投入産出比例高達1:10。“發展通航産業有利於我國消化、利用傳統製造業的過剩産能,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陳愛蓮提到,去年浙江省就率先提出建設“大航空、大交通、大平臺”戰略,打造全省“空中1小時交通圈”,計劃到2030年全省大部分縣市擁有通用機場。“‘奔小康、先通航’,通用航空産業發展了,百姓出行就會更方便、致富空間就會更廣闊”。
“在美國,通航是僅僅次於民航、高鐵、高速公路的第四代交通。美國通航小飛機24萬架,其通用航空産業對經濟貢獻1500億美元,佔其GDP約1%,並帶動就業人數126.5萬。”左宗申説道,“通航機場網路既可以孵化一個巨大的通航産業,又可以催生一批特色通航小鎮;在高鐵交通動脈的時代,通航對於西部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是一個覆蓋面廣的高效率交通手段,是名副其實的産業升級與新型城鎮化的‘雙引擎’。”
歐美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低空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吳仁彪指出,隨著我國每人平均GDP即將邁上8000美元門檻,通航快速發展的基本經濟條件已經具備。
而在本次兩會上,左宗申、陳愛蓮也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欣喜的消息--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局將做好頂層設計,配合推進低空空域改革,制定出臺通用航空“十三五”規劃。
這是繼國家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將通用航空發展首次列入國家五年發展計劃規劃綱要,並將其升格到與民航並列的地位後的又一大好消息。
對於通航未來的發展,吳仁彪建議,將通用航空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納入國家戰略統籌部署。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家層面成立通用航空議事協調機構;加快《航空法》立法進程及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速度,加大加快低空空域開放的力度與速度;增強簡政放權的協同性,簡化審批程式;加快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爭取“十三五”期間實現全國2800個縣通用航空“縣縣通”;著力提升通航自主研發與製造能力,儘快出臺支援通航製造業發展的産業政策和配套政策。
另外,在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吳仁彪作了題為“放開一片天空,打開一個産業”的書面大會發言。其提出的針對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建議已通過全國政協以專報的形式報中央領導,並獲得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未來,我國通航會迎來大發展,“兩翼齊飛”指日可待!(中國民航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