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中國適航報告》連載之二十二

  不讓鬚眉的開路先鋒

  ——記機載軟體審查員王敏

  劉斌

  編者按

  歷經十余載,國産ARJ21新支線飛機終於飛上藍天,即將為我國民航業的發展譜寫新的樂章。作為中國自主研製成功的首款渦扇噴氣飛機,它經由中國民航局第一次完整、嚴格地按國際標準進行適航審定,並頒發了型號合格證。

  對於國産民機製造和適航審定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國産ARJ21支線飛機取得型號合格證,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廣大參研參試和適航審定人員為此付出了艱辛努力。研製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前面的路還很長,挑戰還很多、很嚴峻。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總結經驗,迎難而上,在做好ARJ21飛機後續工作的同時,全力推進C919大型客機項目,讓中國自主研製的大飛機早日在藍天上翱翔,成為彰顯中國裝備製造實力的新名片。

  在中國民機事業艱難前行的過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國民航適航“國家隊”究竟是如何團結拼搏、攻堅克難,與中國商飛共同打造中國大飛機的先遣機——ARJ21-700的?本報特別推出專版,將陸續選載由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斌采寫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適航報告》。

  談吐不凡 深入淺出

  2015年12月,筆者應邀出席中國民航適航工作的一次研討會。在當天晚餐的飯桌上,筆者與一位女士初次見面,她就是民航中南管理局適航審定處副處長、ARJ21-700型飛機適航審查“國家隊”的機載軟體審查員王敏。

  王敏有一雙會説話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閃著靈動的光。在餐桌上大家聊起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話題:智慧掃地機器人。王敏對此頗有研究,她繪聲繪色地介紹了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幾個智慧掃地機器人品牌,以及它們各自的性能、價格和技術指標,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除了話題新鮮外,王敏的口才也讓人印象深刻,她還能將軟體控制産品描述得通俗明瞭。

  再次與王敏見面,是今年2月我到廣州採訪,她來接我。不過王敏並不是從市內過來,而是2小時前剛剛從上海飛回的廣州,其對時間的高效運籌能力可見一斑。

  我們在車上聊到了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原董事長于延恩。她大眼睛一亮:“我也認識他,于總是我的委任代表,前段時間我們一起在珠海審查一款小型教練機,按照我們確定的適航標準和驗證方案,于總作為局方試飛員執飛試飛科目。”説著話她翻出手機圖片給我看。何其了得,一個弱女子竟然曾指揮過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南航老總進行試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行路難,開路更難。ARJ21-700型飛機的機載軟體審查工作從起步開始就困難重重。ARJ21-700型飛機採用了具備世界先進水準的電腦控制系統,但如何保證機載軟體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對適航審查工作中的申請人——中國商飛——來説完全是一個新課題。即使是中國民航局也從未有過完整審定一個型號飛機軟體的經驗。但就是在缺乏實踐經驗、標準指南和人力資源的多重困境下,機載軟體審查工作起步了。

  該項目任務最初落到兩個人的肩上,一位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民航西南管理局適航審定處的高級工程師張農基,另一位就是畢業于中山大學電腦科學系的王敏。

  2004年8月,民航局派他們兩人前往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以下簡稱FAA)管理學院接受有關機載軟體標準和審查方法的培訓。

  出師未捷 折損大將

  起初,ARJ21-700型飛機的總體安全系統性審查工作由審查組副組長成偉牽頭,機載軟體方面的審查工作則由張農基、王敏負責。

  張農基是一位經驗豐富、意志堅定、事業心很強的同志。2003年張農基進入適航“國家隊”時,剛剛做完膽管手術,不過當時醫生認為膽管的問題是小毛病,所以允許他在手術恢復後可以外出。但一到美國,王敏就發現張農基的臉色不好,便對他説:“張工,您別硬挺著,在房間裏好好休息。我一個人去聽課,回來給你轉達。”王敏還就此事向審查組領導做了説明,領導指示:“身體不適,馬上回國。”但張農基堅定地説:“我能堅持。”等到身體狀況稍有好轉,他就立即與王敏一起投入到了第二周的學習當中。

  當時他們的學習強度非常大,時間安排也很緊湊,而且只有他們兩人是國際學生,其餘學員全是美國FAA的軟體工程師,但張農基一直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

  回國之後,張農基立即住進醫院,經醫生檢查後才發現,這哪是什麼膽管的小毛病,張農基被確診為病情十分凶險的胰腺癌。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永遠地離開了適航“國家隊”,離開了等待其施展才華的ARJ21-700型飛機機載軟體審查工作。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適航“國家隊”的戰友們一想到張農基,就忍不住默默落淚。沒辦法,天嫉英才,適航審查工作才剛起步,適航“國家隊”就折損了一員大將。

  重擔壓肩 嚴格把關

  張農基不幸去世,ARJ21-700型飛機機載軟體審查工作的重擔就落到了王敏柔弱的肩上。在成偉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王敏艱難地開始起步了。

  王敏的基礎好、悟性高,學習講究方法。她先將在美國培訓期間學到的內容重新加以整理,進一步熟悉了國際通行的機載軟體標準和適航審定程式。同時她還回顧和總結了成偉和張農基平時傳授給她的系統安全性審查經驗和相關知識,並根據機載設備電腦的特點,重溫了大學期間所上相關專業課的內容。

  此後,準備就緒的王敏才進入了ARJ21-700型飛機的審查工作現場。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她按照標準和程式,制定切實可行的審查框架,並做出了大家一致認可的審定計劃安排,一步步扎紮實實地向前推進工作。

  當時,為了進一步推進系統安全性和電子、電氣及軟體專業適航審查工作,民航局請來一位美國專家對中方人員進行培訓。這位專家曾經參與過大量航空機載軟體開發工作,還是機載軟體國際標準的起草人之一。王敏利用給這位經驗豐富的電腦科學家當翻譯和助教的機會,虛心請教,潛心研究,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按照既定工作方法和審定計劃有序開展工作。

  最初的審查工作只是圍繞著機載軟體本身展開,但機載軟體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飛機的一部分。飛機所要實現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軟體完成的。因此,機載軟體審查必須與飛機的審定過程相匹配。機載軟體是為飛機和系統服務的,必須基於飛機和系統的需求,對軟體進行審查。這些理念都是王敏在審查工作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和形成的。

  ARJ21-700型飛機的機載軟體供應商來自於美國和歐洲國家,由於智慧財産權保護和出口限制,以及當時西方國家對華的航空技術封鎖傾向,大部分相關軟體技術資料並沒有隨産品出口給中國。這在無形中給適航審查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適航“國家隊”的相關工作人員只得遠涉重洋到國外軟體供應商的研發現場實地學習。

  王敏和後來進組的王鵬、閻芳等人不辭辛苦,從飛機頂層設計和系統需求出發,充分保證了飛機需求被正確實現。這個審查思路,在ARJ21-700型飛機的審定過程中被一直貫徹了下來,從而確保飛機符合適航標準。

  在審查飛行控制系統軟體時,為配合飛控系統的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進度,王敏常常工作至深夜。

  起初,她發現根據中國商飛提交的符合性資料無法明確飛控系統對飛機的具體需求,從而無法進一步審查飛控電腦軟體的追溯性與正確性,這違反了最基本的軟體審定原則。她不講情面,毫不客氣地寫明不符合項,退回資料並要求申請人予以糾正。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王敏與飛控系統的審查人員密切配合,與申請人多次進行需求梳理,完整明確地呈現了飛控系統需求,繼而以此為依據,進行飛控電腦的軟體審查,確保了飛控系統適航驗證試驗的開展。

  飛控系統是全機20多個含軟體的系統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飛控電腦的軟體必須符合相應規章條款的要求。時任民航局適航司司長的殷時軍曾多次對王敏説:“一定要守住這一道底線,確保符合適航標準,不能有紕漏。”

  王敏當然知道飛控系統軟體審查的重要性,因此她鐵面無私,嚴格把關。申請人都怕她,怕她工作時那副不茍言笑的嚴肅面孔,怕回答不了她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怕無法按照要求提供符合審查標準的工程資料。

  事實上,ARJ21-700型飛機飛控系統的適航審查工作,其完成期限一直在往後拖延,這也是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證飛控系統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高風險的壓力、工作量的壓力、保證工作進度的壓力不斷襲來,使身體本來就瘦弱的王敏體重一度下降了五六斤。

  在適航審查任務最密集的階段,她一個月要往西安飛三四次,一個月中有半個月在陜西閻良吃油潑扯麵、羊肉泡饃。在其他人眼裏,西北的羊肉是美味,但她卻忍受不了羊肉的膻味。這個吃慣了精細清淡的潮州菜的廣東女子,為此飽受腸胃之苦。她通宵達旦地讀、思、審、評文件,半夜裏肚子常常餓得咕咕響,從廣州帶來的蛋黃派吃完了,牛油餅乾沒有了,就泡一大杯濃咖啡堅持到天明。後來,王敏不無感慨地總結道:“説是腦力勞動,最後拼的還是體力。”

  廣受認可 獲封“第一”

  王敏在ARJ21-700型飛機的機載軟體適航審查工作中,精於發現,善於思索,勇於實踐,勤於總結。除了歸納梳理出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外,她還特別重視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處理,與其他同事經常溝通、交流,而她的這項特質也極大地保證了工作的進度與品質。

  在實踐中,機載軟體的審定工作要與試飛性能、機械系統等各個專業的審查工作相互協同。例如在準確定義飛機需求的過程中,王敏就與機械系統專業組的老專家黃紹臣密切溝通,並與飛控軟體供應商——美國霍尼韋爾公司——通力合作,確保了飛控系統需求的正確呈現。

  作為代表公眾利益的適航審查人員,王敏在工作中鐵面無私,嚴謹專注,使得申請人對其充滿了敬畏之心。中國商飛的很多工程師都愛稱呼這個弱女子為“王老師”,願意和王敏一起探討機載軟體的技術問題,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這一切都得益於王敏開朗的個性。

  在執行審查任務時,王敏還要和飛機系統供應商和軟體開發商打交道,其過硬的專業英語能力為審查歐美供應商的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王敏非常了解西方人的邏輯思維和行為方式,在工作中按照國際通行的機載軟體標準和程式進行審查,獲得了歐美機載軟體供應商的一致認可與讚許。

  王敏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也得到了中國適航“國家隊”和中國商飛的充分認可,甚至給她封了一個“中華第一軟”的名號。對於這個充滿敬意的稱號,她自己經常笑著調侃道:“我可是一枚柔軟的女生!”如今這位“柔軟的女生”,又成了我國“C919型大飛機合格審查委員會”的委員。

  寄情山水 成功登頂

  王敏的適航審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她在業餘時間的愛好也十分廣泛,她愛旅行,愛讀書,愛登山,愛潛水,也愛做飯……

  在她看來,人生在世,既要工作,也要生活。王敏主張在工作緊張、壓力較大時更應該學會積極的休息,而旅行就是她積極休息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2015年國慶長假期間,她去伊朗旅行。筆者問她為什麼選擇了伊朗?她撲閃著亮晶晶的大眼睛説:“沒有為什麼,就是好奇,想看看這個戴著面紗、被傲慢與偏見妖魔化的神秘國家,走進這個有著輝煌歷史和精美燦爛文明的國度。”

  王敏對世界永遠保持著好奇心,旅行則成為她了解世界的窗口。她從不跟旅行團走,每次都是和驢友們一起規劃,自助出行,必要時也會讓當地的旅行服務公司按照她的需求定制旅行服務。就這樣,以需求為基礎的軟體審查原則,被她創造性地移植到了旅行中。

  每次出行前,她都會通過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制定旅行攻略。在去伊朗之前,她就曾閱讀了伊朗學者寫的《伊朗文化及對世界的影響》以及美國學者寫的《伊朗史》等著作,力求從不同視角先對伊朗有所了解。

  從波斯灣、設拉子、亞茲德、伊斯法罕、卡尚到德黑蘭,在這條著名的“古典之路”上,她飽覽了精美的伊斯蘭文化和斷壁殘垣的波斯遺址。回國後她又讀了伊朗最後一個王后撰寫的《忠貞不渝的愛》一書,甚至深入研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波斯帝國史》和《古代伊朗文明探源》。讀書,對這個“學霸型”的旅行達人來説,是獲得知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敏在旅行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觀察。作為民航人,她喜歡用“民航眼”來觀察世界。比如,她發現當時正被西方制裁的伊朗還在使用古董型飛機,比如波音727、福克100和BAE146-300等型號的飛機。王敏認為,如果有朝一日西方國家解除制裁,伊朗的航空運輸業必將有很大的發展,而她衷心希望屆時國産的ARJ21-700型飛機能夠打入伊朗的支線航空市場,C919型飛機能夠打入伊朗的運輸航空市場,從而與世界航空製造業巨人波音和空客比肩。

  登山是勇敢者的運動,能登上海拔5932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人可謂是勇士,而早在2011年王敏就完成了這一登頂壯舉。

  此前王敏曾讀過海明威的短篇小説《乞力馬扎羅的雪》,想到因全球氣候變暖在20年內很可能會消失的雪頂,她下定決心飛到了坦尚尼亞,隨後更一路穿過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森林帶、高山草甸帶、高山寒漠帶和積雪冰川帶,最終成功登頂,欣賞到了乞力馬扎羅峰頂神奇瑰麗的雪景。

  王敏告訴筆者,當她在乞力馬扎羅山爬到海拔4700米的基博營地時,突然狂風大作,飛雪漫天,強烈的高原反應讓她嘔吐不止,只得就地休息。

  第二天一早,身體剛剛有所恢復,能吃下東西了,她就要求繼續登山,甚至還給登山嚮導寫下了人生中第一份英文保證書:如有意外,責任自負。

  之後她靠著驚人的毅力成功登頂,在乞力馬扎羅峰頂留下了勇者的足跡。説起那次登山活動,王敏很嚴肅地説,她的旅行既是娛樂更是休息,其所有旅行項目都經過了專業的風險評估,她從不冒險,更不會逞強,這種嚴謹的風格也像極了她在工作中的作風。

  早在2007年,王敏就曾經繞著西藏阿裏地區的岡仁波齊神山徒步轉山一週。在經過岡仁波齊神山海拔5700米的最高埡口時,那次經歷讓她畢生難忘。惡劣的天氣、艱難的道路、嚴酷的高原環境,這一切都挑戰著王敏體能和意志力的極限。中國民航局原總工程師張紅鷹在得知此事後感慨地説:“一個弱小女子,敢於轉此神山,太了不起了!”

  王敏,就是這樣一位精通軟體的專家、寄情山水的“大俠”。

  (作者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中國作協2015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國大飛機》作者)

6月28日,國産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在成都雙流機場迎來載客首航的歷史性時刻。(范新宇 攝)

王敏近照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