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中國適航報告》連載之十七

  志存高遠 比翼雙飛

  ——記參研參試國産民機的揭裕文、李革萍夫婦

  劉斌

  編者按

  歷經十余載,國産ARJ21新支線飛機終於飛上藍天,即將為我國民航業的發展譜寫新的樂章。作為中國自主研製成功的首款渦扇噴氣飛機,它經由中國民航局第一次完整、嚴格地按國際標準進行適航審定,並頒發了型號合格證。

  對於國産民機製造和適航審定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國産ARJ21支線飛機取得型號合格證,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廣大參研參試和適航審定人員為此付出了艱辛努力。研製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前面的路還很長,挑戰還很多,很嚴峻。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總結經驗,迎難而上,在做好ARJ21飛機後續工作的同時,要全力推進C919大型客機項目,讓中國自主研製的大飛機早日在藍天上翱翔,成為彰顯中國裝備製造實力的新名片。

  在中國民機事業艱難前行的過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國民航適航“國家隊”究竟是如何團結拼搏、攻堅克難,與中國商飛共同打造中國大飛機的先遣機——ARJ21-700的?本報特別推出專版,將陸續選載由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斌采寫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適航報告》。

  航空報國酬壯志

  在實現中國大飛機夢的征程中,子承父志上一線、比翼雙飛夫妻檔的感人事跡有許多,就像百花園中爭奇鬥艷的芬芳花朵,馨香四溢。本篇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就已經傳誦一時。

  男主人公叫揭裕文。他是中國民航上海適航審定中心飛行性能室主任,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審查組試飛、性能專業組副組長,中國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如今,他又是大飛機C919型號合格審定委員會成員,水陸兩棲大型飛機AG600蛟龍型號合格審定委員會成員和型號合格審查組組長,並榮獲民航華東管理局優秀黨員、民航華東地區最美家庭、上海市建設交通系統優秀黨員以及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如果在熙熙攘攘的上海南京路上遇見他,一定有不少人會猜測這興許是一位風流倜儻的京劇小生,因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五官太端正了。然而如果你知道他不僅是地地道道的理工男、研究員,而且還曾是中國第三代高級教練機L-15“獵鷹”的副總設計師,難免會感嘆“人不可貌相”。

  女主人公叫李革萍,她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環控氧氣部部長,中國商飛優秀黨員,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李革萍和揭裕文是中學同窗、大學校友,共同的理想抱負,共同的志趣目標,把兩顆青春洋溢的心緊緊連結到一起。當年,他們雙雙走出“共和國航空工程師的搖籃”——南京航空航太大學,來到了中航工業生産科研一線。如今,他們的女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下,延續了父母自強自立的精神,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後,赴美國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今年即將學成歸來。這一家三口為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夢,奮發向上,拼搏爭光,平凡的事跡閃耀著時代的光芒。

  以踏實苦幹的揭裕文為例,他曾在江西省景德鎮602所和洪都航空集團一展才華,在軍機多個型號的總體氣動、性能、操穩等方面做出了貢獻,成為我國年輕有為的飛機型號副總設計師。

  2007年1月14日,中國民航上海適航審定中心掛牌,並立即面向全國張榜招賢。此時中國商飛也正在全國招聘精英人才,而已在航空重鎮——南昌洪都飛機製造廠——安家立業、功成名就的揭裕文、李革萍夫婦按捺不住“航空報國,獻身大飛機”的壯志雄心,經再三思考,決意北進上海。揭裕文的工作調動頗費週折,ARJ21-700型號合格審查急需他這樣的人才,但原單位一度也不肯放走這樣一位有前途、有作為的年輕副總設計師。“拉鋸式”的調動協商長達半年之久,最後工業方考慮以國家大局為重,才做出了讓步。

  揭裕文回憶稱,當年他敲開時任中國民航上海適航審定中心主任的沈小明的辦公室房門,沈小明開門見山地對他説:“我們看了你的簡歷,中心急需你這樣的人才。但是到我們這裡來你就不是總設計師了,要從適航審查代表幹起,工資待遇也不高,你願意嗎?”

  揭裕文回答説:“我願意,我就是奔著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審查工作來的,我想多幹些實事。”沈小明主任的答覆也很乾脆:“那就辦完手續來上班吧,我們正急需飛行適航審查人員。”就這樣,揭裕文很快進入了新的工作領域。

  全身心投入審定試飛

  2008年11月29日,揭裕文先後參加了ARJ21-700型飛機適航審定首飛工作和適航飛行員和適航工程師招聘工作,並參與組建了中國民航第一支試飛團隊。2009年春夏之交,他帶領趙志強、張惠中、李新、張彤、徐俊馳等人赴美國國家試飛員學院進行為期6周的短期培訓。揭裕文非常珍惜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每天起早貪黑,帶頭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積極實踐駕機試飛。通過培訓,他對國際先進的試飛理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按照美國FAA關於運輸類飛機FAR-25部進行審定試飛也有了真實體驗,從而對適航審定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回國之後,揭裕文鉚足了勁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全身心投入中國民航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飛行性能室的建設和ARJ21-700飛機審定試飛的準備工作中。他性情耿直,説話直率,與申請方討論試飛大綱時,有時爭論得面紅耳赤,冷靜下來大家又心平氣和地繼續討論,因為雙方追求的是一個共同目標,萬無一失,安全為重。

  有一次,在審查申請人的試飛大綱和試飛報告時,揭裕文發現具體的試飛科目沒有分析報告,飛機的穩定性也沒有做到位。他馬上在會議中提出,要按規章條款重做。申請人提出異議,但揭裕文仍堅持要用數據説話,沒有數據就必須重做。

  為此,雙方一度發生激烈爭執,揭裕文甚至還拍了桌子:“不按照規章條款落實,我們局方就不能簽字。對於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重新做一遍,取得有效的數據,否則我們不能發放型號核準書。”

  申請人與局方各司職責,在接受適航審查的過程中難免會産生矛盾,但只要大家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工作中“吵架”也是正常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吵”,大家對規章條款的理解才會越透徹,落實也更自覺。

  經過不斷溝通,申請人對局方的做法逐漸理解,認識到相關要求並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堅持國際標準的結果。

  2012年2月14日,在ARJ21-700飛機驗證試飛前,型號合格審查委員會召開會議,並簽發了型號檢查核準書。2月29日,首次審定試飛得以進行,試驗科目是空速校準,主駕是試飛員張放,副駕是試飛院副大隊長劉宏亮,試飛工程師包括揭裕文本人。揭裕文承擔了重要角色,他沉著冷靜地下達驗證科目的飛行要求,飛機在閻良機場空域飛行一個多小時後,成功完成了首飛任務。在飛機平穩落地後,有關部門領導來到舷梯旁迎接他們。人們熱烈祝賀,獻上鮮花,媒體蜂擁而上,而揭裕文卻悄然退到了錄影機的鏡頭之外。有記者攔住他説:“我們知道您是局方的試飛工程師,請談談指揮審定中國首款噴氣客機的首飛心情和感受。”揭裕文淡然地回答説:“你們還是採訪試飛員吧,試飛員很不容易,而我們只不過是在台下做了一些應該做的具體工作。”

  2014年12月16日,中國民航適航審查組完成了ARJ21-700飛機的全部審定試飛工作,包括功能可靠性試飛。作為上海適航審定中心飛行性能室主任、中國民航適航“國家隊”主要成員和飛行性能審查的“鐵三角”之一,揭裕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揭裕文説,審定試飛是飛機適航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打了一個比方,這就像一款越野汽車,在説明書中標明最大時速是240公里/小時,但在試車時就要開到高於這個速度,尋找一個符合設計標準的臨界值,以印證240公里/小時的最高時速是安全的。

  試飛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試飛團隊要審定飛機的性能,考驗飛機的操穩,同時試飛也是在檢驗試飛員的綜合素質和駕駛技術。試飛員只有親自把桿操作才能知道飛機的優點和不足,便於後續完善和改進。這其中試飛團隊的整體協調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揭裕文稱,以前雖然自己曾做過強5、殲教8等機型的試飛,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積累,但是這些對於搞大型民用飛機審定試飛遠遠不夠。好在其團隊中有錢惠德、周成剛兩位專家,他們對規章條款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在審定試飛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對他幫助很大。“飛機只要一離開地面,就意味著風險,而我們則要將風險管控到位。比如在進行失速科目時,機組人員都要背上降落傘,‘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試飛員要有一定的膽量和獻身精神,力求飛出極限安全邊界的數據”。

  在進行最小飛行機組科目試飛時,表面看起來問題很簡單,但是要用數據説話,比如為什麼是2人機組而不是3人機組、4人機組?這涉及到整個飛行駕駛階段的職責分配和負荷分配。揭裕文從局方試飛員、申請人試飛員和航空公司航線飛行員中選出了22人,分多種不同駕駛場景在模擬機上進行試驗和評估,再在試飛中取得工作負荷的量化數據,並通過夜航做出充分論證,嚴謹、細緻地完成了這個科目的審定工作。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強人”

  提起揭裕文的愛人李革萍,在中國商飛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在大家眼中,作為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環控氧氣部部長,她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

  中國商飛在陜西閻良有一支外場工作隊,成員近200人,長年在那裏調試試飛4架ARJ21-700飛機。上海飛機設計院環控氧氣部也有幾十人駐守在那裏。自2014年10月份起,李革萍每個月都有10天~15天堅守在閻良一線。環控氧氣部負責飛機整體環控系統、液壓系統、燃油系統、空調系統的軟硬體安裝調試,技術難度大,標準要求高。白天到現場上飛機,測試、試驗忙個不停;晚上回到幾裏路以外的招待所,累得躺在床上直不起腰,連起來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但李革萍仍堅持著爬起來,晚飯後接著開會,研究白天檢測出來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案。

  2011年元旦,新年的曙光刺破雲霧,淩晨的大地寒氣襲人。閻良航空城的一座機庫內燈火通明,李革萍部長已帶著十來個年青人開始進行機艙快速加溫試驗。他們凝神專注,全然不知機艙外天已大亮,太陽高高升起。為了尋找最佳的工況點,一連十幾天,李革萍和同事們都是迎著冬日的寒風,清晨即起,一直奮戰到天明。

  ARJ21-700飛機的高寒試驗是在東北海拉爾進行的,那裏在夏季是避暑勝地,但是冬季的景象卻截然不同。ARJ21-700飛機要在零下40度的極端天氣下,經受嚴酷的考驗,檢驗飛機的發動機動力裝置以及燃油、液壓、空調、環控和氧氣等系統是否正常。

  在這樣一個滴水成冰、肉扔到室外連狗都啃不動的酷寒環境中,李革萍帶領試驗團隊出門了,他們經受了高寒考驗,各項試驗都按照規章條款的要求完成。

  李革萍患有嚴重的蕁麻疹,氣溫一冷一熱,症狀越發嚴重,皮膚過敏,奇癢刺痛,她一聲不響地吞下幾片藥,照樣在一線奔忙。

  2013年盛夏,為了做飛機環控系統高溫快速冷卻試驗,李革萍帶領她的團隊來到“火爐”城市長沙。

  按照要求,試驗溫度必須在37.5攝氏度以上。然而,老天好像故意與她們做對,一連十幾天,氣溫總是在36攝氏度左右徘徊,暑氣蒸人,酷熱難耐。她的蕁麻疹又犯了,如坐針氈,徹夜難眠,有時癢痛得睡不著覺,一遍一遍地衝冷水澡,還是無法入睡,只能坐在床頭望著天空數星星。就這樣,李革萍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痛,戰勝自己,終於等來了氣溫高達38攝氏度的試驗條件,獲取了符合規章條款的有效數據。

  做飛機環控氧氣試驗,不僅要在高寒、高溫的極端環境中作業,而且還得攻克許多技術難關。李革萍創新意識強,認真研究國外技術資料,虛心向外國專家和國內同行請教。

  2012年除夕夜,在萬家燈火、闔家團圓之際,她把中國民航中南管理局適航審定處副處長、知名的航空軟體專家王敏請到上海,春節長假成了她們進行科研攻關的寶貴時機。半年過後,航電系統環控軟體通過了中國民航適航審定組的嚴格審查。

  聚少離多心相通

  揭裕文、李革萍夫婦與許多航空人、民航人一樣,由於其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出差,東奔西走,這樣一來,居家團聚的時間少了,對孩子的照顧也少了。

  早在南昌洪都飛機廠工作的時候,兩人就是有名的“工作狂人”,雙雙加班已是家常便飯。有時不得不把3歲的女兒反鎖在家中,直至深夜歸來,女兒聽到開門聲嚇得躲在窗簾後面哭,這樣的情景深深刻在他們心上。

  來到上海後,揭裕文、李革萍更忙了,一年365天,有一半時間都在飛來飛去。對女兒來説,最幸福的是有時能過上“單親家庭”生活——放學歸來吃上不是爸爸就是媽媽燒的熱飯熱菜。但更多時候,碰上父母都不在家,冰箱空空,爐灶冷冷,她只得出去吃便當,或在家中自己煮番茄雞蛋面。

  提到家事,揭裕文感到內疚。ARJ21-700飛機審定試飛最緊張的時候也正值女兒要參加高中和高考的年齡段,如果自己能在家中多陪陪女兒,生活上多照顧一些,學習上多輔導一下,孩子的成績也許還會高出許多。

  好在女兒很懂事理,十分理解父母,自己選專業,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她説,看到爸爸媽媽搞航空,沒日沒夜地工作,實在太辛苦了。女兒很優秀,小學早入學一年,又跳了一級,大學畢業後,考取了美國特拉華大學會計專業研究生。今年取得學位後,她決定不在美國繼續深造或就業,而是回到上海,這讓揭裕文、李革萍感到十分欣慰。女兒表示:要向爸爸媽媽學習,報效祖國。

  聚少離多心相通,偶處一地如路人。李革萍在研發、試驗ARJ21-700飛機時經常會去陜西閻良;而揭裕文在進行適航審定ARJ21-700飛機時每個月也都要去閻良。有幾次,兩人都在當地相遇,由於住處相距較遠,他們往往只能打個電話相互問候,然後各自專心工作。

  在上海,只要不出差,揭裕文、李革萍的家庭生活都過得很幸福,兩個人總有説不完的話,而大部分話題都離不開大飛機,家成了特別工作室,在交流、學習、探討中相互提高。兩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恩愛有加,幸福美滿。想女兒的時候,他們會一起給女兒打越洋電話,回想往事時則一起翻翻老照片。

  2016年可謂是中國大飛機起飛元年——ARJ21-700投入商業運作,C919進入“首飛”衝刺,運20“鯤鵬”裝備部隊,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蛟龍”號下線亮相。與此同時,在中國大飛機騰飛的時代裏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揭裕文和李革萍夫婦自然也會忙得不可開交,作為適航審定的重要成員,他們重責在肩、任重道遠。祝願揭裕文、李革萍與千千萬萬航空人、民航人一樣,守望大飛機、幸福一家人。

  (作者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中國作協2015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國大飛機》作者)

 揭裕文全家福。

ARJ21-700飛機在進行大側風試飛(中國商飛公司新聞中心供圖)

揭裕文參與試飛ARJ21-700飛機。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