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絕不讓空管成為民航發展的短板

  ——民航空管系統提升航班正常性側記

  7.75%和8.4%,這兩個數字分別是民航空管系統去年保障總架次和航班正常率的同比增長數字,直觀地説明瞭民航空管系統在發展中實現了“量質齊飛”。

  在客觀條件變化不大、保障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民航空管系統是如何實現航班正常率的日益提高的?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馬兵表示,成績的取得源於民航空管系統始終堅持真情服務理念,以航班正常為重點,努力補齊發展短板,充分挖掘潛力,提升保障能力。民航局空管局將始終以民航局“一二三三四”總體工作思路作為空管發展的根本遵循,滿足國民經濟和民航業發展需求,決不讓空管成為民航發展的短板和瓶頸。

  明難點 立重點 找痛點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運期間,民航空管系統保障的航班量超過去年暑運的保障總量,這意味著今年民航空管系統的保障壓力將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2017年,民航空管系統面臨著“運作容量平臺期、矛盾問題凸顯期、設備技術換代期和基本建設高峰期”四期疊加的發展階段。

  在多種挑戰面前,民航空管系統首先清晰地明確了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旺盛的發展需求與客觀保障條件不足的矛盾,並將航班正常工作確定為年度重點工作,提升到僅次於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

  自去年開始,民航局空管局會在上半年專門召開民航空管系統的航班正常性工作專題會議,民航局空管局、7個地區空管局和37個分局站的主要領導、分管運作的領導和相關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參加。在會上,民航局空管局總結上一年航班正常工作的經驗和不足之處,並針對暑運保障和航班正常工作進行部署。

  以2016年為例,民航空管系統在航班正常工作會上確定了以“三種能力,兩個機制”(“管制員資質能力、現場和流量管理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和“定期評估分析機制、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響應機制”)建設為抓手,明確了航班正常性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並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制定了多項具體措施。

  全系統專題會議的召開,在系統內行之有效地提升了航班正常工作的地位,並形成了系統合力促正常的氛圍。

  在明確了航班正常工作的重要性後,民航局空管局還健全航班正常定期評估和大面積航班延誤事後分析評估機制。這一舉措的目的在於通過分析評估,搜尋航班正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痛點”。根據事後分析評估機制,在去年的運作中,民航局空管局對於運作品質下降較大的單位和地區進行了及時督導檢查,並將對地區空管局航班正常率考核指標權重由15%上調至25%。

  此外,民航局空管局還分階段、分層次地對系統重點單位和地區開展航班正常督導工作。民航局空管局局長車進軍帶隊前往上海、杭州、天津、大連等重點地區進行航班正常性督導。

  從上到下,從制度到行動,民航空管系統切切實實地重視航班正常工作,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時至當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提升航班正常,已經成為了每名空管人心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深融合 多協調 重交流

  為做好航班正常工作,民航空管系統著力創造更優的外部環境。在民航局的領導下,民航局空管局主動持續推進軍民航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優化空域環境。

  2016年,民航局空管局在軍方的支援下,先後實施了新疆地區空域優化方案和廈門地區空域優化方案,為航班量的增長拓展了空間。此外,民航局空管局還與軍方聯合啟動了中南地區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試點,從雙方內部深挖潛力,對航班進行精細化調配,滿足珠三角地區的發展需求。

  業內專家表示,雷雨季節恰逢暑運高峰,一旦出現雷雨天氣,就可能造成航路通行能力下降,給本就十分擁擠的天路帶來更大保障壓力。為解決此類“困局”,民航局空管局積極協調軍方有關單位,在去年夏季試點了軍民航MDRS(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響應機制),在京滬兩地三場之間開展軍民航協調空域開放措施。

  “軍民航MDRS機制運作後,一旦出現雷雨天氣,民航管制運作單位就能根據MDRS等級向軍方部門申請開放繞飛空域,緩解京滬航路在雷雨季節中的運作壓力。”民航局空管局空管部部長詹建明表示。此舉通過擴大空域供給,有效緩解了雷雨天氣後的航班空中擁堵情況,減少了航班延誤時間。

  航班正常工作涉及航空公司、機場等多個環節,需要每個環節都高效協同,才能提高整個航班保障流程的效率。為此,民航空管系統還多渠道加強與管理部門、機場和航空公司協同,瞄準早晚高峰的關鍵點,採取為始發航班靠近起飛跑道安排停機位、就近起飛降落等措施,提高早出港高峰、晚進港高峰運作效率和惡劣天氣、重大活動後大面積航班延誤的恢復品質。

  此外,民航空管系統還持續推進與航空公司、機場的航班協同放行力度。目前,民航局空管局已與國際航協就加入航班協同運作工作達成協定,並繼續推進MDRS機制,及時將延誤預警和流量限制資訊發送給航空公司和機場,以便相關單位及時做出決策,並向公眾發佈。

  據介紹,自去年首次召開民航局空管局與航空公司航班運作及空域使用交流會後,民航空管系統和各航空公司將每年舉辦一次戰略層面的交流和兩次戰術層面的交流活動,以著力促進航班正常,服務民航發展,並在設計新航路時邀請航空公司代表參與,主動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援。

  新技術 新模式 新理念

  在提高航班正常的工作中,民航空管系統除了向管理要空間、向協同要效率外,還向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要發展。“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的推廣實施,民航空管系統的運作效率和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航班正常也就隨之有所提升。”馬兵説。

  截至2016年底,民航空管系統在全國所有航路上實施了PBN運作,通過運用當前民航新航行技術應用的主流方向和重要手段,實現了航路擴容增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空域運作不暢地現象,提高了航班正常。

  航班量越來越大,對民航空管系統的流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過科學規範的流量管理來確保安全、力促順暢,成為了空管系統著力解決的問題

  為此,民航空管系統實施了多項流量管理新舉措,以提高運作效率。自今年3月起,民航空管系統啟用跨區總量管理,讓流量管理更有彈性。民航局空管局運作管理中心副主任馬輝表示,跨區總量管理是我國民航空管系統在進場流量管理領域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整體運作效率。

  據介紹,跨區總量管理能避免航空器為滿足剛性尾隨間隔所進行的機動飛行、盤旋等待等情況,減少管制單位協調量和工作負荷,提高運作效率。此外,該方式還可以通過改變運作方式來提高空域利用率,使得十分緊張的時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助於提升管制運作保障能力和品質,提高我國航班正常性,為空管運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為空管運作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民航局空管局自去年起在系統內推廣空中等待程式,通過該程式的使用,儘量避免了頻繁發佈流量控制指令,提高機場和空域的使用效率,在減輕管制員負荷的同時,精確控制等待時間,提高空域和時間資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返航、備降,從而提高大面積航班延誤後的恢復效率。

  此外,為從根本上提高民航空管系統的保障能力,力促航班正常,民航局空管局開展了管制員資質能力建設工作,先後完成塔臺管制員、進近管制員和區域管制員的資質能力排查,切實提高了人員資質能力;開展了全系統、多層次人員培訓工作,提高關鍵崗位人員資質能力;建立管制教員和教材體系,針對航班正常工作中發現的不足開展培訓;組織兩期流量管理高級培訓班,提高流量管理人員崗位能力;組織兩期終端區運作新技術培訓班,繼續推廣空中交通管制運作優化措施,提高多跑道運作保障能力;召開進場管理和空中等待程式視頻會,提高空管系統運作品質和效率。

  航班正常永無止境。在持續狠抓航班正常的工作中,民航局空管局經分析發現,複雜天氣頻繁仍然是造成大面積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空管、公司和機場協同配合不暢仍然是制約科學決策和有效配合的突出問題;制度、工具和程式不完善依然是制約快速處置的重要環節。為此,馬兵表示,將在民航局的領導下,完善相關運作標準,加大人員培訓交流力度,推進空管重點工程建設,提高民航空管系統保障能力。同時,將通過與機場、公司等相關運作單位的合作,提高航班運作保障鏈條各個環節的運作效率,實現航班正常率的有效提升。(中國民航報)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