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高貝就日本3月11日發生地震和海嘯後日本民航狀況和國際民航組織在危機時的作用發佈第一號簡報。
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災害後,國際民航組織與亞太地區辦事處以及日本民航局、火山灰諮詢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等加強了協調與聯繫,及時收集和發佈相關資訊,努力確保福岡飛行情報區國際民航空中交通服務的繼續運作。
一、日本民航簡況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3月15日16:00時,相關情況和行動如下:
1、日本所有民用機場,包括仙臺機場,保持了開放與運作。仙臺機場已清除水患,目前僅允許救援直升機起降。已建議所有飛經相關地區的航班至少保持與核電站20公里的距離。
2、分時停電對空中交通服務運作的影響已逐步減少到最小。
3、日本因核電站影響而實施了緊急狀態。3個核電站遭受損壞,1個核電站已關閉。當局發佈了航行通告,禁止在受損核電站半徑20公里以內飛行。
4、由於電力不足,包括東京及其周邊在內的關東地區實施分時段停電,但空中交通服務單位均配備發電機,空中交通服務運作不會受到影響。
總之,福岡飛行情報區運作接近正常水準。國際民航組織總部和亞太地區辦事處將繼續監測事態的發展。
二、國際民航組織相關規定
國際民航組織關於向飛行員通報釋放到大氣層的放射性物質資訊的相關規定包括附件3《國際空中航行氣象服務》、附件11《空中交通服務》和附件15《航行情報服務》,以及第Doc4444號文件《空中交通管理》、第Doc8126號文件《航行情報服務手冊》、第Doc8896號文件《航行氣象手冊》、第Doc9377號文件《空中交通服務、航行情報服務和航行氣象服務協調手冊》、第Doc9691號文件《火山灰、放射性物質和有毒化學雲手冊》等輔助程式和指南。
三、資訊發佈
國際原子能機構向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提供放射物釋放的資訊,包括釋放日期、時間、地點、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以及實際和預期的釋放條件,例如有效釋放高度等。
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則將資訊轉發到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的相關氣象監視臺,以便及時編制並向相關飛行情報區發佈SIGMET情報警告,以通知正在飛行的航班。關於放射性資訊的SIGMET情報包括事故日期和時間、地點、持續時間、預報軌跡等。
氣象監視臺直接通知區域管制中心/飛行情報區和航行情報服務單位。區域管制中心編制航行通告,通過國際航行通告室發佈。
同時,為確保飛行員儘快獲得有關資訊,設在倫敦的火山灰諮詢中心作為聯絡點收到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放射性物質釋放的通報後,會通過AFTN電報直接向受影響地區的區域管制中心發佈緊急核通告。空中交通管制單位收到緊急核通告後,會通知飛行情報區內的所有航班。有關國家收到緊急核通告後,將發佈SIGMET氣象情報和航行通告,通知所有航班。
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災害後,火山灰諮詢中心於2011年3月14日國際協調時間17:00時向相關區域管制中心發佈了緊急核通告,內容包括釋放地點、國家、地理位置、釋放時間、受到影響的飛行情報區,包括福岡、馬尼拉、台北、上海、仁川、平壤、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南薩哈林斯克和安克雷奇等。
最後,相關的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在接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資訊後,通知設在倫敦和華盛頓的世界區域預報中心,在其用於飛行計劃的氣象圖上標出放射性符號。
四、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每天都在其網站上發佈關於日本地震和海嘯災害的資訊公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2005年)》為防止公共衛生危害的國際傳播提供了必要措施。儘管目前風險很小,但呈擴大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已成立了一個工作組,成員包括國際民航組織、世界旅遊組織、國際機場協會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協調在情況發生變化時航空的相關行動。工作組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了密切聯繫,關注放射性危害的態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