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國際民航組織修訂國際標準和建議措施-關於附件10《航空電信》的第89次修訂

    2014年3月3日,理事會第201屆會議審議通過了空中航行委員會關於附件10《航空電信》第I卷—《無線電導航設備》、第II卷—《包括具備空中航行服務程式地位的通信程式》和第IV卷—《監視和避撞系統》的第89次修訂的提案,內容涉及對第I卷關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技術要求的一系列問題;第II卷關於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管制員-駕駛員數據鏈通信(CPDLC)和高度層更換程式(ITP)的問題,以協助在大洋和偏遠大陸空域航路上的爬升和下降,這些空域缺乏空中交通服務(ATS)監視覆蓋是一個限制因素;第IV卷關於監視系統的問題。
    第I卷《無線電導航設備》關於GNSS的修訂,以實際實施經驗為基礎,反映了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星基增強系統(SBAS)的演進,並澄清和糾正了現行GNSS效績和信號品質監測要求。
    第II卷《包括具備空中航行服務程式地位的通信程式》關於高度層更換程式(ITP)和ADS-B以及管制員— 駕駛員數據鏈通信(CPDLC)的修訂,是由於在缺乏空中交通管制監視的環境中,以及目前實施的最小間隔過大形成一個限制因素時,使用ITP能夠促成更好地利用最佳飛行高度層。確保CPDLC成功登錄,能使資訊交換更便捷、更具成效,並因此改進ATM系統的總體有效性。當今,在大洋空域上運作的許多航空器都裝備了CPDLC,並可能出現許多對於裝備ADS-B OUT的強制要求。為了進行ITP爬升或下降,要求機動航空器具備ADS-B IN的能力,以及適當的輔助性ITP軟體邏輯。ITP的系統效益,是能夠大量節省燃料,因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提高有效載荷。此外,當計劃飛行航路沿途一直存在湍流時,這一程式還能讓駕駛員更容易獲取操作上理想的飛行高度層。為協助實施ITP,國際民航組織將於2014年出版《採用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的高度層更換程式(ITP)》(Circ 325號通告)。
    第IV卷《監視和避撞系統》關於監視系統的修訂,除了按照運作經驗引入一系列改進之外,還包括了一些針對新興技術的規定,這些技術能給航空器運營人和空中交通管制員帶來安全、效率和狀況意識方面的改進。例如,修訂中包括一系列涉及ADS-B和MLAT的規定。這些技術以較低成本提供了替代傳統雷達技術的代用手段,為目前因地理或費用原因沒有監視服務的區域提供服務。這些技術還能縮小最低間隔標準,並提高監視和避撞能力,因此增強空域容納預計的交通量增長的能力。此外,本次修訂還更新了應答機的要求,以改進精度,獲得廣泛使用,不僅用於機載運作,也用於地面運作。修訂同時涵蓋了ADS-B IN,這將改進駕駛員的狀況意識,並因此提高安全和效率。
    國際民航組織已于2012年更新了《機載避撞系統(ACAS)》手冊(Doc 9863號文件)、《S模式服務和超長電文的技術規定》(Doc 9871號文件)和《航空監視手冊》(Doc 9924號文件)。
    本次關於附件10的第89次修訂將於2014年11月13日開始適用。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