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十九大召開前夕境外媒體記者走進北京新機場

  10月16日,雨過天晴,秋高氣爽。註冊參加“十九大”報道的47家境外媒體(含港澳臺)的70余名記者,深入北京新機場建設施工現場參觀採訪。

  本次參觀採訪北京新機場活動是“十九大”新聞中心(中宣部新聞局)安排的26條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成就的採訪線之一,為使境外媒體記者感受“十九大”召開的濃厚氛圍。

  在新機場工程建設現場,境外媒體記者觀看了題為《A New Hub A New National Gateway A New Driving Force》的新機場英文版視頻,記者群中自發響起了掌聲和“Great!(真棒)”的讚嘆聲。

  新機場指揮部黨委委員、指揮長助理、新聞發言人朱文欣介紹了新機場區域關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創新突破、綠色建設、建設目標等方面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隨後,記者先後登上工程檢查平臺、深入航廈二層施工建設現場採訪拍攝。現場氣氛熱烈而有序。

  現場看到:航廈正在進行鋼結構、二次結構、幕墻、金屬屋面等工程的施工,飛行區、工作區市政交通工程正在進行相關施工作業,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放眼望去,“鳳凰”羽翼愈加豐滿,呈現出振翅欲飛的形象,蔚為壯觀,境外記者紛紛豎起大拇指。

  “It is really a big project.”“Beijing New Airport will bring a profound influence to China.”在實地了解新機場功能定位、人性化設計以及工程安全品質進度保障後,境外媒體記者對北京新機場未來的發展前景表示十分期待,對工程理念、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等情況及在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讚嘆。

  “中國這幾年變化非常大,今天看到北京新機場項目發展如此之快,令人震撼。”瑞士《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馬蒂亞斯?穆勒説。

  穆勒是德國人,他在中國已經工作了兩年半,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99年,還曾擔任太原學院老師。“中國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想像一下,歐洲花了四五百年取得的成就,中國只用了三四十年。”他説。

  《澳門日報》記者鐵怡説:“之前我們比較關注新舊機場的轉運問題和空鐵聯運問題,這些擔憂今天在這裡有了答案。新機場的建設考慮得非常週全,我也非常期待它能建設成為更加國際化、高水準的機場。”

  加彭國家電視臺記者芒加?揚尼克也感嘆“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他説:“這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機場,引入這些高科技不僅能讓市民受益,也能讓人們更加相信在中國飛行很安全。”

  在《多哥新聞報》記者卡塔卡?托卡巴(Kataka Tokaba)看來,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標誌著中國將打開新的“空中之路”,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海陸兩條通路,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將更為緊密,“我會將這些最新的發展資訊傳回去,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的新變化”

  民航局對此次境外媒體記者參觀採訪活動高度重視,提前與“十九大”新聞中心溝通聯繫,制定保障方案。首都機場集團、新機場指揮部細化工作任務,制定詳細週密的行程安排、保障方案。指揮部總指揮姚亞波、黨委書記蔡顥還主持召開保障工作會,對相關工作進行專題部署,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指揮部對項目介紹材料和回答記者提問內容提前醞釀、反覆斟酌、充分準備,在介紹內容中充分反映黨和國家建設北京新機場的偉大意義,新機場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作用,新機場建設過程中體現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體制機制優勢和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氛圍。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