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自2015年8月開始,民航江西空管分局作為江西省派單位,定點幫扶南昌市安義縣長埠鎮江下村,熊祥國便是選派扶貧幹部隊伍中的一員。作為組織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他牢記扶貧工作的迫切性,更明白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深知發掘扶貧特色産業的重要意義。
求真務實抓調研 精準扶貧定基調
江下村地處於潦河邊,離鎮人民政府1公里,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村戶數395,人口1980人,其中村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43戶126人,貧困發生率為6.4%,比既定的3%的目標,多了一倍之多。擺在扶貧小分隊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走近村民,調動全村脫貧攻堅的信心,以及通過調研,了解村落的發展優勢,並立足發展優勢,確定扶貧産業,早日帶領貧困群眾脫離貧困,並確保不再返貧。
為了能夠更全面的掌握第一手資料,他聯合村支兩委同志,積極開展扶貧先期調研工作:村民代表座談會上,他先是熱情地自我介紹,並向群眾宣讀政府的扶貧政策,對於群眾的疑惑,他耐心細緻地給出回答。破冰會議的良好效果,打破了駐村幹部與村委、其餘村民間的隔閡,也極大地振奮了村民與駐村幹部對於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士氣。
他還是跑得最勤的一個,江下村43戶建檔立卡貧苦戶,他一家一家地跑,一遍又一遍地跑,一戶一戶地做工作,幾年跑下來,練就了一雙“兔子腿”,“自己多跑,就能讓群眾少跑”;他又是狠抓細節的一個,了解民情,分門別類,細緻弄清致貧原因,練就一雙銳利的“鷹眼”;他按照因病致貧,因殘制貧,子女上學,自然災害,文化低下,資源匱乏,缺少項目,缺少資金等方面,對致貧原因進行細緻歸類,嚴謹的工作作風,讓他不僅限于寬泛記錄,而是深抓細節:因病,具體寫出什麼病;資源匱乏、缺少項目,則繼續深入調研,探求可供發展的良機。
他又是踏實勤懇的一個,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他深知適合群眾的才是最好的,紮根基層、深入基層的他,早就練就了“橡皮肚”,容得下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援,接受得了群眾的不同意見,並從中找出亮點,使得扶貧方案的推進更加接地氣、具有可行性。正是通過深入的調查摸底、了解了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遇到的困難,才能認真總結出江下村在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因此才能進一步制訂出符合實際的江下村精準扶貧實施方案。
“妙招”齊出脫“真”貧 多措並舉真脫貧
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思想引領,而這,也正是他針對江下村進行産業扶貧的開展思路。他是敢為人先的“拓荒牛”,結合江下村的地理優勢,先後帶領村幹部至湖南、湖北、鄱陽湖地區、南昌縣蓮塘等地進行實地調研考查,多次邀請投資者及技術專家進村實地考察和評估,最終制定出《安義縣長埠鎮江下村發展養殖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根據江下村的獨特地理條件:草料水域豐富、耕地平坦,結合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引進江西綠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青蛙養殖産業,合理安排養殖區、種植區、水面區以及作業廠房。自2018年年中正式運營以來,通過股份合作帶動村集體及貧困戶的發展,村集體以扶貧資金入股分紅,貧困戶以資金或勞務工資入股分紅,大幅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水準。
他又是勤奮果敢的知了,敢於褪去形式的外衣,走出舒適區,最終成長為堅強不屈、永不懈怠的夏蟬。在項目地推進過程中,他不滿足於養蛙項目的股份合作的發展方式,積極探索更有效、能造福更多農民群眾的發展方式。他借助養蛙項目的開展,以創業基地帶動貧困戶的積極性。由創業能人吳吉華牽頭註冊成立農業企業建設基地,與江西生物職業學院成立校企合作關係,聘請水産專家進行技術指導,聯合貧困戶直接參與種養管理。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他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線上積極推廣電商模式,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公司廣告推廣,尋求銷售市場;線下和行業龍頭公司合作,由公司統一收購、銷售。為産品的後續銷售、農民群眾的增收保質暢通渠道。
黨建扶貧亦扶志 教育健康齊推進
扶貧更需要扶志,要杜絕“等”、“靠”“要”的思想,就需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引領工作。在黨建扶貧工作中,他爭做村裏的“燈塔”,日夜燃燒,指明正確的道路。江下村現有黨員41人,平均年齡50多歲,由於大部分青壯人員外出務工,村裏多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黨建工作的開展面臨難題。但是,他沒有退縮,充分發揮燈塔的作用,根據實情,把進一步提高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當作首要任務來抓。為提高村兩委辦事效率,他多次召開村委會議,規範村兩委工作程式,幫助村委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及有關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了村務公開制度,使得村級管理基本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公開化。同時,為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村幹部素質,他先後組織村幹部和黨員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的基礎知識,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準,大力強化他們宗旨觀念和責任,使他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黨建工作的開展中,更是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講黨的故事。村裏的老年朋友較多,他就請村裏的老黨員、村支部的老會計沈克勇,給群眾分享心路歷程,提升群眾的思想認識,以便扶貧工作有效、高品質地開展。
同時,他又是關心村民生活品質的“孺子牛”。為了緊抓健康扶貧的核心要求,方便農民就醫,抓緊農村“衛計室”的建設,他多方籌措,共集得資金27萬餘元,其中他向原單位—民航江西空管分局籌得資金12萬元,最終建成了屬於江下村自己的衛計室,新的衛計室,就坐落在江下村村委會旁邊,這大大縮短了老百姓看病的路程,也便利了老百姓獲取日常醫療服務的渠道。
他還是嚴抓教育扶貧的園長,積極給各位堅守在基層教育系統的園丁鼓勁;同時,他多次走訪附近的校方,了解村裏義務教育的落實情況,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積極做好村裏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保障工作,堅決防止因貧輟學情況的出現。
他也是關心百姓疾苦的“小蝸牛”,一步一個腳印,從村落“亮化工程”中矗立在江下村的主道上的115余盞LED“民心燈”,到“亮村容 樹新貌”工作中的河塘清淤、垃圾清理、危房整治、道路修繕、改水改廁,再到組織“崛美”老花鏡公益行、“崛美”救生圈入戶標配、“南昌市殘聯”物資資助等公益活動,以及細緻地進行“防暑降溫”愛心行動、“貧困助學”物資發放等活動,他就如小蝸牛一般,背著的是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步一步走動的,為得是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尊嚴感、安全感的明天。
扶貧的故事講不完,為百姓謀福利、為村名謀幸福的工作也沒有盡頭。扶貧工作中,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四不摘”政策也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的扶貧工作、我們的脫貧攻堅戰需要久久為功,必須要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尚信念。熊祥國同志的扶貧故事,關鍵在於他一個個充滿創意的工作理念、一份份真摯熱忱的為民服務之心背後所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份堅定的信念,是矢志不渝的職責操守,是激揚迸發的不屈意志,是奮鬥不懈的精神良藥,更是激勵我們空管人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動力之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