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提升航空互聯互通水準
——訪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志清

  5月14日至15日, 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也將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互聯互通是關鍵,交通運輸是基礎,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運輸更是因其國際化程度高、速度快、能夠滿足長距離通達需求等獨特優勢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高峰論壇召開前夕,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重大倡議,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産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是民航義不容辭的責任。“民航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要在構建國際運輸大通道、實現互聯互通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更需要切實增強軟硬實力,在對外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中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民航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主動服務好國家戰略

抓住機遇推動行業發展

  “把民航事業發展藍圖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一直是民航局工作的大原則,在採訪過程中,王志清也多次提到“服從大局”的理念。他表示,民航局黨組深刻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民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性産業,要充分結合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其中,主動踐行“一帶一路”建設。

  現代民航業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渠道,其發達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準和綜合實力。如今,航空運輸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更成為區域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快速通道。據統計,世界範圍40%以上貿易價值是通過航空運輸實現的。由此可見,民航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方面大有可為。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互通互聯,交通先行,民航更要做‘排頭兵’。”王志清簡明扼要的話語中透露出民航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和任務。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其中就包括道路聯通。航空運輸業建設週期短,適應性強、安全性高,環境影響小、運作靈活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産業鏈條長、拉動作用強,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決定了民航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實現先行先試、先聯先通,發揮“先行軍”“排頭兵”的作用。

  在王志清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給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民航業在主動服務好國家戰略的同時,也要推動自身發展。

  “比如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提倡‘走出去’,提倡進一步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産業結構、爭取技術來源,大力培育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在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為民航行業能力‘走出去’提供了重大契機,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個良好契機,在塑造國際競爭優勢的同時,加快推動安全、管理、技術、産品、標準和服務乘風出海。”王志清如是説。

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邁出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民航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今年四月底,我國共有航空公司59家,運輸飛機3025架,運輸機場220個,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28個,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機場體系。2016年,中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962.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88億人次,運輸規模連續十餘年穩居世界第二,民航業整體發展實力、盈利能力、安全水準均躋身世界前列。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賦予中國民航的使命和責任,而民航業的長足發展,為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記者注意到,在説這番話時,王志清顯得底氣十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民航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我們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紮實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空運輸互聯互通,真正做到了率先突破。”王志清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民航主要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加強與沿線國家航空合作三個方面重點著力,以航空運輸率先的互聯互通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的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是各項合作的重要基礎和重要支撐。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對於支援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造福沿線各國人民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中國民航在多個方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王志清遞給記者一份關於中國民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材料,記者看到,截至目前,我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省份新建機場33個,完成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51個;重點推進了51個直接服務於“一帶一路”的民航大、中型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636億元,我國企業參與了沿線20余個國家、近40項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進一步提升了西安、烏魯木齊包括昆明等機場的門戶樞紐功能,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共同制定了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完成了廣蘭空中大通道建設,大幅提升絲綢之路經濟帶航空運輸的通行能力,惠及沿線我國境內32個機場。

  積極開拓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也是中國民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著力點。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民航已與6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43個國家實現空中直航,每週共有約4200個航班;國航、南航、東航等國內航空公司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運力投放,新開闢沿線國家航線240條。統計顯示,近年來隨著這些航線的開闢,“一帶一路”國際客運量在國際旅客中的佔比呈逐年提升的態勢,已從2015年的39.8%提升到2017年1-4月份的47.1%。

  “推進互聯互通首先是要讓航空公司‘飛出去’,因此,我們在不斷增加通航國家的同時,還積極擴大一些航線安排,目前我們與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均已達成了高度開放的航權協議。”王志清補充説。

  另外,在加強與沿線國家航空合作方面,中國民航也在積極探索,不斷發力。據王志清介紹,目前,中國民航已搭建中國東盟航空區域合作平臺、中國民航對非合作平臺、中國民航對中亞合作平臺等多個平臺,推進我國民航在管理、技術、標準、産品和服務上“走出去”;中非民航學院建設正在全面推進,中方承建的多個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同時,中國民航還為“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國家提供了360多個獎學金的名額,現在已經完成了對200多名學員的航空專業培訓。

  “這種人員的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用提供獎學金的方式培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專業人才,受到了普遍歡迎,而且報名也很踴躍。”王志清説。

  除此之外,中歐雙方也正在構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目前,中國已同歐盟28個成員國中的27個簽訂或草簽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其中16個成員國開通了直航航線。今年4月,第一屆中歐民用航空安全年會在上海成功召開,成為中歐民航交流對話、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

  事實上,中國民航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空合作的方式遠不止這些。王志清告訴記者,在資本市場,中國一直積極開展海外民航領域投資與市場拓展。以海航為例,近兩年通過股權投資和管理輸出等方式參與國際民航市場開拓,不斷在“一帶一路”沿線實行海外並購,優化産業資源配置,提升全産業鏈服務能力。“可以説,通過近年來的實踐,中國民航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中,民航業已走在前端。”

持續深化不斷拓展

全面提升“一帶一路”航空互聯互通水準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對外戰略,既要注重近期收穫,也要著眼長遠。”在王志清看來,中國民航雖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成效初顯,但要走好未來參與該倡議的每一步仍非易事。

  對於具體如何走下去,王志清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民航已形成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思路,即“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分兩個階段實現發展目標,重點發展好三個平臺,著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他進一步解釋説,“一帶一路”要通,兩個市場就都要活,做活國內市場是拓展海外市場的基礎和前提,做活海外市場才能真正實現“走出去”。因此,中國民航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個大局,重視國內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堅持國內放開、國際開放的原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

  據王志清介紹,中國民航計劃分兩個階段實現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目標。第一階段為2016年-2020年的先聯快通、重點突破階段。在這一階段,將實現雙邊及多邊航權框架基本完善,國際航線網路覆蓋廣泛,民航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強,航空運輸品質和運作效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民用航空體系,構築“走出去”堅實基礎,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第二階段為2021年-2030年的支撐有力、融合共用階段。在這一階段,將建成功能完善的機場網路、暢通全球的航空運輸網和運作高效的資訊監測網,現代化民用航空體系基本建成,形成2-3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國際化、網路型航空運輸企業集團,實現國內互聯與國際互通的有序互動,建成繁榮共用的區域航空市場,形成民航與關聯産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橋梁紐帶和重要推動力。

  確定了發展目標和時間節點,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才會更加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們要繼續發展東盟民航區域合作平臺、中非民航合作平臺以及中亞民航合作平臺的作用,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攜手打造互利共贏的共同體。”王志清用打造中亞平臺舉例説:“去年8月,民航局在新疆召開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民航合作會議,成功搭建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民航合作平臺,未來我們將重點在推進航空運輸市場開放、簡化航線審批程式、提高區域航空運輸便利化水準等方面加強同中亞地區國家的合作,共同構建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民航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

  王志清説:“中國民航在未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主要有四個落腳點,即加快提升民航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互聯互通服務水準、加快民航‘走出去’步伐、加強交流合作。”

  他告訴記者,中國民航將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國內沿線機場佈局,加快樞紐機場建設,著力提升機場運作效率和樞紐機場集散功能,推進空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航路航線網路結構;加快研究修訂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政策,大力推進航權談判、航空運輸雙邊協定簽訂等工作,完善國內面向“一帶一路”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國內航空公司通過在國外設立基地、並購或合資成立公司、吸引國外公司組成聯盟等方式,深化與沿線國家的航空運輸服務合作;在已有合作平臺的基礎上繼續籌建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平臺,通過整合民航業內外各方有效資源、發揮各方優勢,形成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的多元合作模式,加強人才交流與培養力度、深化行業交流和技術培訓。

  記者了解到,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民用航空局將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提高沿線各國航空安全水準、提升沿線各國安全和安保監管能力、滿足沿線各國日益增長的航空人才需求等諸多方面展開闔作,共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航發展。另外,5月25日-2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將在北京主辦主題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城市群和機場群:全球航空業發展的新聯通”的 2017中國民航發展論壇,這將成為中國民航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的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凝聚共識,鞏固航空業互聯互通成果。

  “一言概之,中國民航將按照內外統籌、分類實施、市場運作、互利共贏的發展原則,圍繞全面提升“一帶一路”航空互聯互通水準,整合資源、多措並舉、協同發力,著力提升中國民航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支撐民航強國建設,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戰略。”王志清如是説。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