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馮正霖:中國民航願為亞太民航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馮正霖在亞太地區民航部長級會議上致辭

  作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如今的亞太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而隨著地區的快速發展,亞太地區更是成為全球民航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客運量和貨運量在全球航空業中的佔比均為最高。

  世界看亞太,亞太看中國。多年來,中國民航作為促進亞太民航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始終致力於發揮自身作用,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謀求亞太民航共同發展。

  1月31日—2月1日,以“共用 包容 協作 共塑亞太航空新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亞太地區民航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亞太以及全球3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的民航事務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亞太民航合作發展大計。會議為何要選擇在北京召開?會議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中國民航近年來與亞太地區各國之間有著怎樣的往來與合作?未來中國民航將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與亞太地區各國攜手推動亞太民航的高品質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在會議期間對剛剛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後的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進行了專訪。

  記者:我注意到您剛才在致辭中提到,此次會議是圍繞亞太民航事務召開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盛會。請您為我們解釋一下會議的高規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馮正霖:我們之所以稱之為高規格,首先是因為會議的級別高。此次會議是自國際民航組織1944年創立至今74年來召開的首次亞太地區民航部長級會議,它區別於已經連續召開了54屆的亞太民航局長會議,參會人員的級別更高,在亞太地區民航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另外,馬凱副總理在百忙之中專門前來參加此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民航業發展以及國際民航業界協同合作的高度重視。

  其次是因為會議的規模大。此次會議共有參會代表近300人,包括來自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各成員國以及英、法、美、俄等國負責民航事務的部長或民航局長,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等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國際民航組織高官和理事國的代表等,具有非常廣泛的代表性。

  還有一個原因是會議的活動多。此次會議不僅將聚焦航空安全、空中航行服務、事故調查、人力資源開發等事關亞太民航發展的普遍性、關鍵性議題進行發言、展開討論,並通過《北京宣言》,而且還將召開新聞發佈會、組織技術考察等,活動之多、之密集也是前所未有的。

  記者:如此高規格的會議為何會選擇在中國召開?您認為中國民航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範圍的航空運輸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馮正霖:此次盛會能夠在中國北京舉辦,這是國際民航組織對中國民航的信任,我剛才在致辭中也表達了對阿留主席、柳芳秘書長的感謝。

  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互聯互通是關鍵,交通運輸是基礎。作為基礎交通支撐,中國民航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沿線國家民航合作,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真正發揮了“先行軍”的作用。

  與此同時,作為國際民航組織一類理事國,中國民航也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彰顯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在尋求自身高品質發展的同時積極謀求亞太民航共同發展。

  多年來,中國民航始終堅持持續安全發展,過去五年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和億客公里死亡人數保持雙“零”記錄。截至2017年底,全行業累計實現連續安全飛行88個月,5670萬小時,創造了歷史上最長的安全週期。

  安全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中國民航連續30多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過去五年,民航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12.2%、11.4%和5.5%,通用航空業務量年均增長9.3%。截止2017年底,中國民航飛機數量達到5500多架;中國頒證運輸機場達到229個,其中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達到32個;航空運輸企業達58家。

  在安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民航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大力倡導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通過實施民航航班臨時航線使用、機場橋載設備替代飛機APU、民航機場地面車輛“油改電”等節能減排重大專項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提質增效。僅2017年,就有34.1萬架次航班使用臨時航線,縮短飛行距離約1284萬公里,節省燃油消耗約6.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1.8萬噸。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2013年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會給亞太發展帶來更大機遇。對於民航業來説也是如此,中國民航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民航發展需要中國。最近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統計:2017年中國民航對世界民航增長貢獻率超過25%,對亞太民航增長貢獻率超過55%。從這組數據來看,再結合我上面提到的中國民航近年來的發展成績,可以説,中國民航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範圍內航空運輸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影響力越來越大。

  記者: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共用、包容、協作”,為什麼要確定這樣一個主題?您如何理解這個主題?

  馮正霖:當今世界,生産力空前發展,我們其實並不缺乏解決問題的資源和能力,關鍵是一些現有國際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導致我們難以把資源有效整合起來,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共用、包容、協作的合作平臺,把各方力量匯聚起來,有效整合資源。此次會議把“共用、包容、協作”作為主題,積極推動共建共用,打造合作平臺,展現出了中國民航與各方謀求共同發展的決心,也符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核心理念。

  我剛剛在致辭中對“共用、包容、協作”的內涵分別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在我看來,共用機遇意味著更加開放。從歷史淵源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國家是中國民航開放航權最早的一批國家和地區;從當前發展看,近年來中國民航同東盟、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大幅度擴大航權安排,2017年中國與東盟間貨郵增速達到27%、旅客量增速超過20%,中國與澳洲間貨郵增速超過30%、旅客量增速超過20%,這表明亞太民航合作的基礎是開放的,大家都從合作中獲益良多;從未來趨勢看,預計未來15年,中國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每年出入境旅遊將達3億人次,這無疑將為亞太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包容互動意味著取長補短。在滿足航空需求的過程中,亞太各國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發展形態。舉例來説,有的國家地理位置優越,已建成成熟的國際航空樞紐,轉机便利;有的國家人口眾多,航空客貨運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好;有的國家旅遊資源豐富,市場開發尚不充分,增長潛力大;有的國家低成本航空發展迅速,積累了豐富的運作和管理經驗。這些多樣性和差異性,也正是亞太民航發展的巨大優勢,亞太民航只有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取長補短,把多樣性和差異性轉化為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才能發揮各方的優勢和潛能,促進區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為亞太民航共同發展注入更為持久的新動力。

  協作共贏意味著群策群力。我們應該看到,儘管亞太地區航空業正經歷史無前例的增長,但仍普遍面臨著安全風險日益嚴峻、基礎設施滯後、空中交通擁堵、專業人員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比如説在航空安全方面,亞太地區經過國際民航組織普遍安全審計的36個成員國中,19個有效實施率低於全球65.4%的平均水準,兩個國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面對這些問題,更需要亞太各國進一步加強協作,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為亞太民航實現更高品質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打造形成更加緊密的亞太民航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共同迎接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此次會議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將取得什麼成果?

  馮正霖:我在上面也提到了,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將重點討論《北京宣言》,這個宣言的最終正式通過將是本次會議的最終目標和取得的最大成果。這是一個高級別的宣言,它在航空安全、空中航行服務、事故調查和人力資源等方面表達了亞太民航各成員國的共同關切、共同立場、共同願景,既是展望亞太各國致力於民航合作的政治宣示,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推動亞太民航發展的多邊政策指南。阿留主席在剛剛發表的致辭中對《北京宣言》的意義也做了闡述,他認為這個宣言應該被看作是亞太民航之間高層互動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是各國對民航業安全和效率水準發出承諾的一個信號,也是幫助在雙邊或多邊技術合作以及援助領域建立持久關係的一個工具。應該説,未來《北京宣言》將對加強亞太各國在民航領域合作,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民航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作為連續多年的國際民航組織一類理事國,中國民航近年來在國際民航組織的大平臺上做了哪些工作?特別是在積極響應國際民航組織“不讓一個國家掉隊”倡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馮正霖:“不讓一個國家掉隊”的倡議與我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與中國民航的國際合作理念完全吻合。到目前為止,中國民航已經連續第五次當選國際民航組織一類理事國,我們有義務帶頭履行國際民航組織的決議。多年來,中國民航始終恪守《國際民航公約》,忠實履行國際義務,重點圍繞全面提升“一帶一路”航空互聯互通水準,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國際民航組織“不讓一個國家掉隊”的倡議。

  這些年來,中國主動搭建了中國東盟航空區域合作平臺、中國民航對非合作平臺、中國民航對中亞合作平臺等多個平臺,推進中國民航在管理、技術、標準、産品和服務上與世界各國廣泛合作。

  具體來説,在航權開放方面,截至目前,中國與1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其中亞太地區有27個國家;與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紐西蘭等國大幅擴大航權安排。

  在航線航班方面,目前中國市場上有50家國內航空公司和143家外國航空公司在共同運營,59個國家的134家航空公司每週安排7544個航班,自國外135個城市通航我國51個城市,僅亞太地區就有21個國家的65家航空公司開通至中國航線,每週有近7200個航班穿梭于中國59個城市與亞太地區92個城市之間。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們以國際民航組織發起的“航空安全夥伴援助計劃”為平臺,積極開展對外安全援助。目前,中非區域航空合作計劃順利推進;民航局已與辛巴威、塞內加爾、蒲隆地等18個國家民航當局簽署雙邊適航合作文件;推動東非航空安全監管署將中國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列為其接受的適航標準;與南非民航局簽署了《民航安全合作意向書》;中非民航學院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組織召開了中歐航空安全年會,共同提升全球安全水準。

  在技術合作方面,中國民航參加了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技術委員會、航行委員會、航空運輸委員會,約50名專家及顧問直接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政策與標準制定;積極支援國際民航組織改善空域管理,參加了東北亞地區空中交通流量合作組,並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方案。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我國已與中亞相關國家簽署了5個機場建設項目合作備忘錄,我國參與了寮國、緬甸、馬爾地夫等國家機場建設項目的諮詢論證工作,完成或正在進行寮國萬象瓦岱機場擴建項目、寮國瑯勃拉邦機場重建項目、尼泊爾博卡拉國際機場項目,中方承建的多哥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

  在人才培訓方面,中國開展了對發展中國家民航專業人員的援外培訓,截至2017年底,我相關民航院校共開展了航空安全管理、基礎進近雷達管制、飛行標準等17個班次的培訓,共計提供培訓名額437個,實際培訓305人,其中非洲74人。中國還先後為“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國家提供了360多個獎學金名額。

  在資金援助方面,僅2017年,中國就共向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安全基金、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實施計劃、非洲人力資源培訓、航空安保、航空環保、北亞地區運作安全及持續適航合作、安全夥伴援助計劃、ICAO亞太地區分辦事處等項目捐款共計人民幣1028萬元。

  記者:未來中國民航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亞太地區國家在民航領域的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民航領域的落實,發揮航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重要作用?

  馮正霖:下一步,中國民航的具體行動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交流中國經驗。我們將全面加強航空安全國際合作,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民航安全管理經驗,以國際民航組織發起的航空安全援助夥伴計劃(ASIAP)為平臺,積極開展對外安全援助活動,特別是充分運用目前已經搭建起的幾個平臺,共同提升全球民航安全水準。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適航審定雙邊合作,並在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加強多邊適航審定合作,推動互相接受設計國適航證件和審定結論,促進全球航空製造業發展。

  二是分享中國方案。我們將繼續做國際民航組織制定國際航空運輸政策與標準的積極參與者;繼續為國際民航組織的各種合作組提供技術支援方案;中國民航的有關企業將繼續積極參與非洲、南亞等地區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三是提供中國服務。我們將致力於通過空中航行技術創新推動運作安全與效率提升,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實現空中數據與資訊共用,協助亞太地區其他國家不斷更新航行能力,提升地區航行安全;將繼續加大對外援外培訓力度,為發展中國家培養優秀的民航專業人員;將與國際民航組織及各成員國一道,共同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航領域的應用,為全球民航發展提供“中國導航”服務。

  另外,我們還將全面加強航空運輸國際合作,實行更加開放的航權政策,按照積極、漸進、有序、有保障的方式擴大航權安排,特別是著力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空運輸自由化和便利化,滿足各相關國家和地區航空運輸發展需求。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亞太第一、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市場,我們有能力、有意願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特別是為促進區域間的合作發展提出新倡議與新設想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我們願與國際民航組織及各成員國一道推進更加深入的區域合作,為建設更加安全、高效、綠色、開放、和諧的天空而努力,為亞太互聯互通、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