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4日,第三屆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陜西漢中召開。論壇以“融心聚力 共克時艱——推動中小機場高品質發展”為主題,聚焦中小機場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加快復工復産的新經驗、中小機場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民航局相關司局、陜西省、漢中市等相關領導出席論壇。
董志毅在講話中指出,機場是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而中小機場則是民航機場網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關鍵節點,是民航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中小機場發展呈現出數量多、運量小、差異大、建設快、安全勢頭好等主要特點,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一環和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撐。要全面認識我國中小機場的主要特點、功能和作用,找準中小機場發展定位,把中小機場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打造最經濟最有效最快捷交通出行方式、走出區域經濟創新發展之路的實踐主體。
董志毅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要進一步把握和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在空間佈局上呈現城鎮化、在經濟形態上呈現産業化、在區域交通上呈現一體化的三大趨勢,推動中小機場長足發展。中小機場要更加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契機,在城市群和機場群中找到發展空間,在機場網中找到作為空間;要更加適應我國區域經濟産業化發展需要,為加快産業要素集聚搭建平臺,為優化地區産業空間佈局提供支撐,為地區産業鏈暢通提供動能;要更加適應我國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需要,更加主動與其他交通形式進行合作,加強與其他交通建設上的共用互通,大力推動軍民合用機場融合發展。
董志毅強調,要更好地履行民航行業、地方政府和中小機場責任,協調推進中小機場高品質發展。要更好發揮民航局作為行業政府的引導責任,著力統籌規劃,加強政策供給和資金支援;要更好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責任,履行對機場的管理者、投資者、所有者角色職責,把中小機場建設納入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突出公益性屬性改革方向,改革完善中小機場經營、管理和考核方式;要更好發揮中小機場的主體責任,把“四型機場”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建設更加可靠的安全體系,打造更加生態環保的綠色文明,提升科技支撐的運作效率,開發更加符合旅客出行需求的服務功能。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來自民航政府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各部門、航空公司、機場、行業協會、院校、科研機構等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專家代表,從“開啟融冰之旅——探尋後疫情時代航空市場復蘇之道”“促進融合發展——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源”兩個角度展開研討,分享中小機場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探討了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加快復工復産的新經驗,前瞻中小機場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期間,中國民航報社與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漢中市機場管理局與華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幸福航空與陜西眾泰航旅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屆論壇由中國民航報社、漢中市人民政府、西部機場集團聯合主辦,漢中市城固縣人民政府、漢中市航空智慧新城、漢中機場有限公司承辦,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新大正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2019年,我國中小機場共165個,佔全國頒證運輸機場的69%;旅客吞吐量9249萬人次,佔全國總量的6.8%。全國38個高原機場(18個高原機場和20個高高原機場)中有33個中小機場,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地區。受疫情影響,民航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國民航市場已經率先在全球觸底反彈。當前,我國中小機場的起降架次已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1%收窄至二季度同比下降14.8%,貨郵吞吐量由一季度同比下降27.5%轉正為二季度同比增長2.7%。預計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中小機場生産將迎來全面復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