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7日,是《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簽署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成立80週年紀念日。
80年前,反法西斯戰爭硝煙將散之際,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構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的國際新秩序。以“建立和保持世界各國之間和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了解”的美好願景,50多個國家匯聚芝加哥,經過深入磋商,于12月7日共同簽署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稱《芝加哥公約》)。《公約》作為國際民用航空領域的憲章性文件,與其他國際條約和習慣國際法一道,共同搭建了現代國際航空秩序的四梁八柱,開啟了全球民航治理的新篇章。國際民航組織依《公約》而建,作為民航領域踐行多邊主義的最重要平臺,在協調各成員國共同參與,與行業機構、其他國際組織團結協作,推動實現《公約》宗旨與目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力推動了國際民用航空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文明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80年來,國際民航組織在《公約》的指引下通過制定和推行國際標準與建議措施,不斷推動全球民航業的規範化和標準化。萬餘條標準作為世界通用的民航語言,為實現全球民航業的安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為織密暢通的國際航線網路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得益於此,全球民航業蓬勃發展並逐步成長為規模近萬億美元的龐大産業,在推動全球資源的高效配置、帶動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經濟、發掘各國在全球經濟脈絡中的獨特價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助推器和文明交流互鑒的空中紐帶。
中國是《公約》創始締約國和國際民航組織創始成員國。自1974年正式恢復參加國際民航組織活動以來,曾連續10次當選二類理事國,並於2004年競選成為一類理事國連任至今。中國堅持恪守《公約》的宗旨和目標,履行締約國義務、發揮理事國作用,全面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各項活動,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援和幫助,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民航治理,是國際民航組織戰略目標的堅定支援者,是國際民航組織標準與政策制定的踴躍參與者,是國際民航組織“不讓一個國家掉隊”倡議的積極響應者,為推進國際民用航空的安全、有序、高效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80年來,中國民航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篳路藍縷、奠基立業,逐步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航空運輸體系。隨著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對全球民航發展的影響力和塑造力逐漸增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航參與全球民航治理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聲音、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進一步完善全球民航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民航在全球民航治理中的角色正加快從參與者向重要貢獻者和引領者轉變。
回顧歷史,是為了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當今世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公約》的精神依舊煥發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中國民航將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國際民航組織和各國同行攜手合作,繼續傳承和發揚《公約》精神,推動全球民航業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各國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