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印發《民用機場工程監測技術規範》《民用機場飛機荷載橋梁結構監測技術規範》(以下簡稱《工程監測規範》《橋梁監測規範》)兩部行業標準,旨在提高民用運輸機場關鍵設施、風險點位的監測能力與安全防控水準。這是2024年民航局印發《關於開展民用運輸機場邊坡穩定性和飛機荷載橋結構安全監測工作的通知》後,民航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下首次專門針對工程監測發佈的技術標準,為民用機場監測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全國263個頒證運輸機場中有91個高邊坡機場,76座在役飛機荷載橋梁。在極端天氣頻發、汛期強降雨的影響下,機場存在高邊坡發生次生地質災害、飛機荷載橋垮塌等風險。作為推動監測工作的重要一環,標準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新出臺的兩部行業標準明確了民用機場建設和運作過程中的各項監測技術要求,為規範機場建設和運作監測提供技術依據和指導。
《工程監測規範》提出了民用機場工程監測的總體要求和基本規定,明確地下水、場地與地基、邊坡等主要對象在建設期和運營期實施監測的條件、監測項目、監測點位佈置、監測頻率和監測時長等要求。《工程監測規範》還強調監測成果的科學合理應用,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監測預警、監測系統及數據平臺進行了詳細規定,提出了沉降變形預測的分析方法,並提倡採用低干擾自動化監測技術。
《橋梁監測規範》細化了對飛機荷載橋梁的監測要求。針對橋梁結構形式、服役年限、維護管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橋梁運作管理及監測目標,《橋梁監測規範》對監測內容、監測點位布設、監測方法,以及監測系統和監測數據的管理應用進行了詳細規定,特別是明確了行業平臺與單橋系統的功能及架構。
民航局機場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較其他行業,機場基礎設施監測體系建設需求緊迫、任務艱巨,兩部行業標準是建立運輸機場全生命週期監測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下一步,民航局將加快推進運輸機場高邊坡穩定性和在役飛機荷載橋梁的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機場安全運作保障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