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向世界展示我們的保障水準——民航報訪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機場運作指揮中心指揮長、民航華北局局長黃登科

 

    經過長達7年的籌備和從7月1日開始以來兩個月的實戰運作,奧運航空運輸保障的成果初顯。在北京奧運會出境保障任務還未完全結束、殘奧會的抵港高峰已經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機場運作指揮中心指揮長、民航華北局局長黃登科。

    記者:奧運航空運輸保障是一個系統、複雜的工程,保障的點多、線長、面廣,華北地區涉奧機場的數量最多,首都機場是奧運主降場,如何把眾多參與保障的單位和部門凝聚起來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

    黃登科:百年奧運,百年期盼。辦好一屆奧運會,從黨中央、國務院到民航局都非常重視,從開始接受任務,到組織隊伍,編制運作計劃,再到培訓、演練、磨合、實施等整個過程,我們始終貫徹著一種思想:集華北民航之全力,聚華北民航之智慧,全力保障好奧運航空運輸工作,為民航爭光,為國家爭光。

    在這個基礎上,整個華北民航的行政機構、企事業單位,還包括機場的聯檢單位,思想高度統一,一切為奧運保障讓路,大家齊心協力去實現奧運保障目標。

    記者:這種思想的高度統一在具體的工作中是如何體現的?

    黃登科:在籌備建立組織之初,我們一直在考慮採取一種什麼形式,能把這個團隊捏得更緊,合力、戰鬥力更強。經管理局黨委統一認識,並與相關單位的領導進行溝通,形成條塊結合的組織模式,領導、組織、計劃、實施一體化,使得領導者有了指揮和決策的依據,管理者有了管理的基點和目標,實施者有了明確的方向。

    從籌備之初到今天為止大概經歷了5年半的時間,無論是管理局、機場、空管局、航空公司、油料、聯檢單位,包括武警部隊、公安,統統都是一把手上,保證了領導力量的到位,領導精力的到位,實施保障過程中減少了很多環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事實證明,整個組織工作落實的非常及時、到位,在整個保障實施過程中沒有扯皮現象,該誰負責的誰負責,該誰落實誰落實。

    記者:奧運航空運輸保障畢竟不同於一般的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對民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制訂保障方案的起點和依據是什麼?

    黃登科:奧運航空運輸保障規模前所未有,飛行流量大,機型多,而且保障的級別高,具有抵離時段集中而又長的特點,同時又極易發生資訊不及時的問題。因此,究竟制訂什麼樣的運作保障計劃,我們在這些方面經受了一些考驗。

    華北地區由於其區位的特殊性,承擔著更多的專機要客和重大航空運輸的保障任務,比如中非合作論壇、每年的兩會以及其他重大國際會議的航空運輸組織保障工作。為此,華北局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工作方式和機制,專門制定了華北地區重大航空運輸保障的相關條例和方案,但如何完善這些方案,來適應奧運航空運輸保障的特點,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新課題。比如機場到奧運村這個環節,奧運大家庭成員運輸方式如何銜接,誰來負責,這都很生疏;還比如,怎麼樣讓志願者儘快熟悉機場的服務流程和環境,儘快融合到民航保障隊伍中,擔當起志願者應負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經過學習、探索,機場場館團隊向奧組委上交了較高品質的運作計劃方案,贏得了奧組委的好評,他們認為首都機場場館雖然是非競賽場館,但團隊運作計劃的合理性、科學性、原則性和標準性都是非常高的。

    隨著實踐的推進,我們逐步對運作計劃進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奧運會的各項測試賽,以及首都機場T3航廈東區搬遷的磨合。T2航廈改變了承運人使用方以後,我們及時協調有關方面制訂方案,使其與奧運會保障的標準銜接。

    我們還積極協調落實對首都機場多種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和使用的工作,比如啟動專機樓,為奧運大家庭成員V1以上的客人或各部委邀請的國家政要、元首、王室成員提供高標準的服務;在專機樓和公務機樓使用矛盾的基礎上,提出儘快建設新公務機樓的建議,為眾多公務機的抵離辟出新的領地。

    為切實做好專機服務保障,機場運作指揮中心在原有3個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奧運專機辦公室,收到較好的反響。在抵港高峰,華北地區管理局對首都機場不同的保障現場實行領導盯崗機制,確保資訊、服務的及時和到位。

    在運作計劃中,我們還提出了兩個概念:第一是開設綠色通道,對奧運大家庭成員入境激活櫃檯的設立,以及海關、邊防等有關政策的調整,很多大膽的設想都得到上級的認同,同時也得到聯檢單位的配合。第二是針對奧運包機的獨立性強、時間性強、個性化服務要求高,把T3D航廈作為奧運包機抵達的專用樓,實現奧運專、包機的快速抵離,同時有利於為眾多殘奧運動員或大家庭成員抵出境後提供特殊服務。

    奧運保障運作計劃經過制定、修訂、完善,使我們的服務目標進一步明確,因此在奧運保障的實施過程中,眾多成員單位沒有發生任何紕漏,並多次受到奧運大家庭成員的表揚,也得到奧組委和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

    記者:如何確保奧運保障運作計劃的實施到位?

    黃登科:在整個保障工作中,民航華北地區廣大員工秉承著“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精神,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幹勁,這種參與和配合是空前的。在協調方面無論做何決策,首先徵得各保障單位的認同,來不及認同的,實施以後反過頭回去論證,在實施過程中,形成團結和配合的良好氛圍。

    記者:完善的運作計劃和保障實施的實際情況總會有變數,如何對應急事件進行處置,效果如何?

    黃登科:對於民航的保障來説,平安奧運是第一位的,在奧運保障的籌備、運作、磨合、培訓、實施等環節中,安全理念始終貫穿于我們的服務和組織協調之中。

    在奧運會的前期,我們就開始積累首都機場和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等機場30年來的氣象資料,提供針對雷雨天氣的處置預案,同時也把評估的意見及時傳達到承運人和相關保障實施單位。

    從8月8日到現在為止,首都機場出現了10多次雷雨天氣和降雨過程。8月14日,首都機場本場13時30分開始到17時之間的強降水和強雷暴造成12個涉奧航班備降,當飛機發生備降以後,我們按照級別和奧運大家庭成員的急緩程度排序飛機進港的時間,創造了因雷雨備降時間最短返回目的地的個案。

    記者:奧運會的保障尚未結束,殘奧會的保障已經開始,奧運航空運輸保障的實際效果和您的預期一致嗎?

    黃登科:黨中央、國務院和民航局已經為我們搭好一個臺,條條結合,塊塊聯繫,非常符合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為完成好奧運保障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非常關鍵的。

    對於奧運會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我們完成得相當出色,也得到了奧運大家庭成員和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非常感謝一線員工,沒有他們的拼搏和奉獻,奧運保障的特色與服務就無從談起,演練和培訓是民航的寶貴財富,應該積累。應急預案啟動是有效的,機制影響深遠,我們會認真梳理和總結,為建立重大航空運輸保障的長效機制做進一步探索,向世界展示我們的保障水準。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