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熱點資訊
馮正霖:規章標準建設要與時俱進 規章標準執行要令行禁止

  6月11日,民航局召開月度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分析5月民航安全運作形勢,並對下一步民航安全生産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強調,民航高品質發展的根本水準體現在規章標準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上,民航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保證在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上。要以堅守飛行安全底線為第一原則,堅持規章標準建設與時俱進,規章標準執行令行禁止,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董志毅、王志清、呂爾學,總工程師、安全總監,機關各司局及在京部分民航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馮正霖指出,健全的民航法規體系對航空安全水準大幅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模式的不斷催生、新業態的方興未艾,對民航規章標準建設的科學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航強國建設的本質是高品質發展,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是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正常、安全與服務”四個關係。這需要進一步完善規章標準體系,使規章標準能夠在堅守飛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務三條底線的前提下,更多地激發民航發展活力;需要嚴格執行規章標準,為行業安全規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就民航規章標準建設,馮正霖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規章標準建設要為充分發揮航空技術裝備性能提供空間。隨著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大量新技術的採用提升了民航技術裝備的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規章標準需要與時俱進。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在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加強研究,使規章標準成為充分發揮現代化技術裝備性能的有力支撐;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清理那些已被現代科學技術突破、已有民航成功實踐證明,但仍在執行的不科學的、束縛性能的、影響運作效率的規章規定要求;要在新技術推廣過程中,使規章標準的制訂工作與實際運作同步推進,加快滯後於成功實踐經驗的規章標準的修訂工作,絕不能讓老規章成為束縛航行新技術發展的“保護傘”。

  二是規章標準建設要為民航産業模式多元化發展提供通道。民航要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增強行業服務大眾的能力,必須走多元化、差異化發展之路。要按照“放管服”原則,加快制度規章的修訂進程,確保民航規章制度在符合安全運作的底線要求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運作特點,有一定的彈性,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各航空公司定位於不同目標市場,獲得發展空間,滿足消費者需求。對於通航短途運輸等試點經驗,要認真梳理,加快對於一些成功經驗上升到試點規章標準的修訂工作,為民航新的運營模式提供支撐,為廣大群眾出行提供更大方便。

  三是規章標準建設要為民航企業強化自我管理提供動力。在規章標準建設中,要將SMS理念要求融入相應規章,促使企事業單位主動借助於這一“工具箱”,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準;要創新安全監管模式,改變事無巨細的“保姆式”監管方式,突出數據驅動、風險管控和績效監測,優化監管資源,對民航企業實施更為精準的差異性監管;要繼續把生産經營單位的安全狀況和安全保障能力作為航班時刻、航線資源分配和機場容量增減的重要依據,確保運作量與安全保障能力動態匹配等,並將這些有益探索和實踐成果形成規章制度固化下來,引導促進企事業單位強化自身管理能力,強化安全生産主體責任。

  四是規章標準建設要為民航新業態新産品培育成長提供土壤。作為政府管理部門,要以包容審慎的態度對待新産業、新業態,適當地“等一等”“看一看”,將其前途更多地交給市場去做決定,等其形成規模、影響力,再針對實際需求和發展實踐中出現的、需要政府進行監管的問題,制定或修訂相關規章制度。同時,行業監管部門在制定航空服務標準時,一定要考慮到新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管理方式、服務形式的變革,考慮可能帶來的航空産品創新,要為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留有足夠的適用空間。

  馮正霖最後強調,民航規章標準應隨著行業變革與時俱進、調整創新,不斷適應先進技術發展趨勢,適應生産運作方式革新,適應民航科學技術發展需要。要高度重視和做好規章標準的建設和執行工作,這也是民航強國建設進程中需要不斷推進、不斷解決的重大問題。

  5月,民航改革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12%、11.4%、4.1%;航班正常率達77%。


附件:

相關連結: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