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熱點資訊
打造政務“智慧大腦” 提升行業治理效能

  只需一次登錄便可跨司局訪問15個業務系統,只需一鍵搜索便可搜尋覆蓋民航行業監管、運作保障、投資建設等多個業務領域的數據資源,只需一次跑腿甚至“零跑腿”便可完成行政許可事項審批全流程……近年來,民航局電子政務工作有力開展,行業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各個政務系統由重復、繁瑣、分散的“各自為政”轉向高效、簡潔、集約的“整合共用”。在這張以“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建設織就的電子政務網路背後,是發展理念、治理理念的變化革新和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工作久久為功的持續推進。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開展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推進“網路通、數據通、業務通”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助力“放管服”改革。百業興盛,交通先行。為落實國家推進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相關要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電子政務工作方面,民航同樣走在前列,開展了大量工作,為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工作奠定基礎。2018年8月,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項目經民航局黨組批復立項,該項目還被列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方案加以推進。

  在民航局黨組和民航局電子政務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民航局各司局、民航局資訊中心協同配合,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項目在數據資訊整合共用、政務服務一體化、資訊系統建設等方面工作成效顯著,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為民航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數據交換共用 互聯互通破“藩籬”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用,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隨著科技發展與全球互聯互通的不斷加深,發展大數據已成為大勢所趨。要提升行業治理能力,改善民航公共服務,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強數據的分析利用,至關重要。

  同年,民航局的數據共用工作也在大力推進。隨著《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實施方案》和《民航政務資訊資源共用管理暫行辦法》制發,政務資訊系統數量進一步壓縮,政務資訊資源目錄編制和接入初步完成,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的頂層架構設計也初現雛形。

  由於民航局的政務資訊化開展較早,各單位、各部門建立了多個政務資訊系統,形成了“煙囪林立”“條塊分割”的局面。如何打破這一局面,實現互聯互通?建立一個“大平臺”,通過業務中臺將分散的眾多業務系統與數據資源整合到一個平臺上,提供基礎共用服務,十分必要。民航電子政務雲服務平臺自2019年啟動建設,于2020年底通過終驗,目前,已完成全部34個政務系統的258台虛擬機的上雲遷移工作,實現了民航各政務資訊系統的集中運作和統一管理,實現硬體設備共用共用和計算資源彈性分配,有效避免各自為政、重復投資、重復建設。

  政務資訊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要使其作用最大化,就不能留“小金庫”。建立數據共用交換平臺,接入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資源成為了必然選擇。民航各單位、各部門業務繁多、數據龐雜,無法“一刀切”將所有數據直接接入,但數據資源接入不充分,平臺便無法真正發揮共用交換的作用。解好這道難題,必須做到觀念先行。2018年2月,民航局電子政務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強調要破除思想束縛,以共用為原則,不共用為例外,做好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工作。在2020年4月的電子政務領導小組專題會議上,民航局綜合司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接入是原則,不接入是特例;共用是原則,有條件共用和不予共用是特例;按要求統一部署是原則,延後開展是特例”的“三原則、三特例”,對數據共用工作作出要求。會後,民航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組織召開政務資訊系統數據資源接入調研工作會議,進一步推進該項工作。在《民航政務資訊系統資源編目》的已有基礎上,“負面清單”的概念得到引入,以“應接盡接,應上盡上”和“三原則、三特例”為指導原則,工作組逐一司局、逐一系統開展調研數據資源情況及接入方案,整理製作出了各系統的數據資源接入工作單和負面清單,有效擴大了數據資源共用的範圍,滿足了業務工作的需求,為後續的技術工作鋪平了道路。到2020年底,民航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分批次接入了28個政務系統的7850個數據資源、1069萬條數據,實現了民航資訊數據資源接入全覆蓋,為實現民航政務資訊資源整合共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統一認證平臺上線

  實現了政務資訊資源的整合共用,也要減少行業公務員訪問系統、獲取資源時的技術障礙。2019年5月,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統一認證平臺順利上線,通過對民航局機關、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和監管局3000余名公務員的基本資訊進行採集統計,目前已完成了15個民航政務資訊系統的登錄用戶合併整合。基層公務員表示:“通過統一認證平臺,只需一個ID、一次登錄,就能實現多系統訪問,不必再多次重復登錄,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術變革的背後是治理理念的轉變與治理模式的創新。全面建成數據共用交換平臺,首先意味著民航系統內部的數據“藩籬”被打破。一線監管員反映,各系統之間安全監管資訊、不安全事件重復填報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基層監管一線“加壓、減負、撐腰、充電”的要求得到進一步落實。此外,結合對民航局各司局、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及監管局業務需求的調研結果,民航局資訊中心為民航數據共用交換平臺開發了多個數據功能模組,能夠實現對所接入的全部數據資訊自動入庫並按部門、職級靈活設置查詢許可權,而行業公務員則能夠通過數據搜索模組對各系統的原始業務數據“一站式”搜索,並獲得可視化工具呈現的數據分析結果,工作便利程度大大提升。

  不僅如此,各司局之間的數據交換、業務互聯互通也得以實現,依託統一資源門戶和民航數據共用交換平臺,民航局各司局、民航單位間開展了失信旅客限飛數據、通用航空航線飛行計劃審批數據的交換工作,充分檢驗了數據共用交換平臺跨系統、跨業務進行數據交換的實際工作成效,提高了行業監管工作效率。

  與此同時,民航局還實現了與其他行政機構之間的數據交換。2020年2月至12月,通過開發共用交換介面,民航數據共用交換平臺與國務院辦公廳、北京市等單位累計交換疫情防控數據460批次、3235萬餘條,文件37000余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政務系統由分散建設向統籌建設模式轉變,政務資源由重復獨立向集約共用方式轉變,民航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項目正在推動“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説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這成為民航行政管理的新常態。

  一體化政務服務 打通“最後一公里”

  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實現服務品質和效率明顯提升——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部署要求。“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數據共用交換平臺與統一認證平臺建設為民航局內部、民航局與其他行政機構之間的數據共用消除了障礙,而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則是要為民航局與行政相對人之間搭建起一條高效、順暢的“辦事通道”。

  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完成建設並上線運作

  2020年底,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完成建設並上線運作,平臺包括服務門戶、工作門戶、受理辦理、事項庫管理、“好差評”、辦件公開、電子監察等7個功能模組。通過事項庫管理的標準化管理與動態更新,申請人只需在搜索欄中搜尋想要辦理的服務事項名稱,並選擇具體業務事項,就能夠查看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包括其具體辦事依據、材料清單、聯繫方式、流程圖、常見問題等,進而“按圖索驥”,清晰準確地掌握辦事流程並線上辦理。如果仍有需要,申請人也可以通過互動交流欄留下聯繫方式,進行諮詢、建議或投訴。而電子監察和“好差評”模組,則能夠加強行政審批過程管理和監督,實現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銜接。目前,該平臺已有6個民航局機關業務司局、7個民航地區管理局共169個部門註冊,接入10個行政許可事項,企業和群眾對已接入的行政許可事項可進行網上申請、受理、辦理、辦結、公示及全過程查詢。

  “跨省通辦”是轉變職能、提升行政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在上線的同時,實現了與國家政務服務網“跨省通辦”專區互聯互通,在完成國家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基礎上,又自我加壓增加8個經常性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實現涉及航空公司運營、機場建設管理、安全員資質管理、空管設備管理等9個經常性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通過打通政務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企業、群眾過去需要來回跑腿辦理的事項如今可以少跑腿甚至“零跑腿”。民航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前,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還將有15個行政許可事項接入國家一體化平臺,讓更多惠及企業和群眾的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好服務收穫好口碑。2020年11月,民航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正式啟動,通過建立政務服務評價機制,充分將服務對象的評價、意見納入政務服務績效考評範圍。據統計,截至3月20日,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上線以來,累計受理申請560件,辦結401件,平均辦理時間為6.2天,收到1324條評價,好評率達到100%。在“2020年中國優秀政務平臺推薦及綜合影響力評估”中,民航局政府網站獲“2020年度中國政務網站優秀獎”,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被評為“2020年度‘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典型案例(十佳)”。

  下一步,民航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將配合電子印章系統,加快電子證照應用和數據共用,實現電子證照的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共用,對涉企事項告知承諾制提供關鍵支撐,推動行政許可全流程無紙化和“不見面審批”,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的便利化水準還將進一步提升。

  資訊系統建設 辦公監管強支撐

  在開展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工作的過程中,各個業務系統的建設也在不斷加強,這對提高智慧民航建設水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行業監管方面,飛行標準監督管理(FSOP)、機場建設及運作安全監管系統項目、民航行業監管執法資訊系統(SES)等系統建設完成,民航安全監管應用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行業監管工作效能得到提高。其中,飛行標準監督管理(FSOP)系統從航空器運營人監管、人員資質管理、航空器運營人支援保障體系監管三個方面,實現了對飛行標準業務的全覆蓋,做到日常監察工作全部上網、行政許可工作全部上網。在該系統的建設下,中國民航成為全球首家使用飛行員電子執照的國家。該系統更成為行業安全管理經驗的總結提煉與對安全理念的有力落實,通過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相關工作組介紹雲執照經驗,參與ICAO飛行員電子執照標準的制定工作,中國智慧輸出到國際平臺。

  2019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完成了行業驗收和許可審查工作,而其全程正是通過機場安全監管系統完成的。由於機場使用許可的申請、受理、審查、頒證等全過程均實現了網上辦理,機場安全監管的工作效能和監管水準全面提升。通過行政檢查工作從計劃編制到問題跟蹤的全過程閉環管理,行業驗收和許可審查模式以科技手段實現創新。

  業務系統建設還推動了民航行業監管從“經驗監管”到“精準監管”的轉變,為中國民航的持續安全保駕護航。民航行業監管執法資訊系統(SES)作為民航行業監管執法的最重要系統,囊括了以民航法為中心的民航所有規章、國際公約、國內法、國際法等總計1326部法律文件,實現了12個業務司局23個專業行政檢查計劃、實施和處理的線上全流程管理,有效銜接民航立法和執法工作,為監察員規範快捷執法、科學執法提供了重要支撐,監管職責邊界不清、監管責任過大、監管效率不高、監管資源消耗過大等問題得到解決。

  與此同時,業務系統建設成為了補齊短板和模式創新的“助推器”,為行業監管走向完善助力。目前,適航審定運作管理系統(AMOS)主體工程已上線運作,這個包含10個分系統、52個子系統的業務系統覆蓋了適航審定的全領域管理,實現了與電子印章、數據整合共用、統一認證等9個平臺的對接工作,成為提升適航審定能力、補齊適航短板的重要基礎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是第一個實現全國産的系統項目,其伺服器、軟體和數據庫均為國內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擁有真正的資訊系統“中國芯”。而正在建設中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UOM),則基於運作風險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通過基礎資訊管理、飛行計劃審批、飛行過程動態跟蹤等方法,實現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立體化、全方位、全過程的管控,將有利於推動我國低空飛行服務的發展和應用,為産業發展和大眾消費提供安全服務和保障。

民航局機關固定資産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作

  業務系統建設的成效還體現在機關行政辦公效能的不斷增強上。民航局綜合司檔案館(處)負責人介紹,2020年7月通過驗收的民航檔案查閱管理系統目前已在民航局機關、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和監管局共49家行政單位上線使用,向用戶提供31萬餘件檔案,共5.2TB原文數據的線上查閱利用,檔案管理工作“由紙質檔案轉向電子檔案,由檔案實體轉向檔案數據,由手工管理轉向資訊化、智慧化操作,由檔案資源分散利用轉向聯網共用。”除了資訊資産,固定資産的管理也在向數字化方向轉型。近日,由民航局綜合司統籌管理的民航局機關固定資産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作,固定資産由新增、使用、維護到處置的全生命週期都被納入動態監督管理之下,固定資産管理鏈條更加完善,固定資産配置更加高效、規範。

  邁入“十四五”開局之年,數字化正驅動著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巨大變革,推進民航電子政務工作正當其時。接下來,民航電子政務工作將以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提高政務資訊資源利用水準為主線,以提升政務協同能力和構建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整合共用、堅持優化服務、堅持安全發展,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工作機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集約化利用,促進數據融合利用,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數據織“網”,平臺為“梁”,系統作“骨”,行業治理效能才會更加強大,民航電子政務工作將為推進智慧民航建設,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持續增添更多力量。


附件:

相關連結: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